;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唐成公之前被冤屈和仇恨蒙蔽了双眼,贪图快意恩仇,如今郢都是破了,但楚国的核心班底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性极大。
而唐国不比蔡国,蔡国离楚国有一定的地缘安全距离。
可唐国就挨着汉水,与楚国腹地隔着汉水摇摇相望,一旦楚国死灰复燃,唐国将会迎来何种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工赐笑道:“果然如此,我有一些小计策,不知唐君可愿听晚辈一言?”
唐成公闻言,眼睛一亮,随即又盯着工赐,叹气道:“申侯,寡人早就听闻你深得孙帅真传,妙计颇多,连楚国也曾被你耍得团团转。
然而即便是令师,实不相瞒,寡人前几日也找过孙帅求解,然而…”
唐成公说到这,顿住了,只是摇头叹气着。
工赐:“孙帅计策,必然是宏大战略,我之小计,虽上不得台面,但说不定真能为国君分忧。
国君,当初您之所以出兵相助我吴国,乃是我持孙帅书信,去唐国游说您的因果。
起因虽非因我而起,但是晚辈认为,还是很有必要为您分忧的,不然于心难安。”
唐国国君唐成公叹了口气道:“申侯有心了,既然如此,那寡人便听听看吧。”
工赐:“晚辈有上中下三策:
想必国君有此忧虑,也是发现了我吴国的弱点:
人数太少,兵力不足,虽然占领了郢都,但是恐怕难以吞并整个楚国。
于是才会担心楚国死灰复燃,进而报复,唐国便是首当其冲的。
我这上策便是:扶持一位新楚王,掌控整个楚国,如此一来,我们吴国不用耗费太多人力,便可通过新楚王,来掌控楚国。
而唐国也无需担忧楚国报复,岂不是两全其美?
恰好姑苏城内有一合适人选,便是楚平王之孙:王孙胜。
当今楚王弃了郢都而走,明显德不配位,已然失了民心。
由王孙胜担任新楚王,有我吴国在幕后推举,以及唐国在旁支持协助,让王孙胜掌握楚国大权,并没多大难度,不是吗?
只是不知唐国国君意下如何?”
唐国国君唐成公闻言,眼睛一亮,抚掌赞道:“妙啊,如此一来,我唐国只需就近从旁协助,背后还有吴国顾全大局。
当下楚国民心涣散,由王孙胜担任新楚王,当真是再适合不过…”
工赐还没说其余两策呢,就被唐成公勾肩搭背着,拖向了孙武大营。
孙武一大早便在一堆公文中忙碌着。
吴王在楚王宫夜夜笙歌,乐此不疲。
伍子胥又只顾着毁楚国宗庙,挖楚国历代王陵。
于是所有军机要务,都集中在了孙武头上。
楚王出走不知所踪,郢都的百官还在外打游击,吴军对楚地不熟悉,没有地利优势。
吴军人数本身就少,占领麦城,纪南城以及郢都后,根本没多出什么人手,又没了人和优势。
以吴国如今的体量人口,想要吞下整个大楚,无异于贪心不足蛇吞象,痴人说梦。
唐成公拉着工赐见过孙武后,迫不及待地重复了工赐所说的上策,还分析给孙武听。
孙武缓缓摇头叹气道:“唐国公,其实此事,我昨日已私下找吴王谈过,大王说如今局势尚且不明,先看看再谈。
命我调兵遣将,先想办法拿下郢都出逃的百官以及楚王。
依我之见,恐怕希望不大。”
唐成公闻言,顿时心凉了半截,毫不怀疑孙武的话,无助滴与工赐对望一眼。
工赐拱手道:“先生,那么您觉得能抓到楚国百官以及楚王的概率,您有几分把握?”
孙武放下军报,负手绕到案前,斟酌道:“你这问题,昨日吴王也问过我,我的回答是:
若是姑苏城不发生变数,给我足够的时间,只消半年,必定可成。
于是,今早已经派遣专毅将军提前赶回姑苏城,去稳住局势了。”
唐成公:“那么孙将军,寡人这唐国…”
孙武:“还是那句话,若是吴国无恙,给我半年时间,足可吞并楚国,唐国则无忧也。
若是不成,我吴国也仅仅只求先图自保。”
孙武说得很直白,话音方落,帅账内三人便陷入了沉默。
吴国如今空虚,会不会出现变数,不是三人所能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