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李玉昌便起来了,带领秦路他们四人开始收拾东西,匆匆出城,向城东善缘庵而去。
这淮安府山阳县城是住不得了,总感觉有点乌烟瘴气的,让人心口闷得慌。
这水灾已退,上面赈灾十万白银,怎么到这实地一看,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呢?
再说了,上面派了林勇生总查,还有几位赈灾官员也陆续到来,怎么就没见他们弄个上奏折子呢?
难道非得等自己李玉昌来了才行?
真是搞不懂。
虽然到了淮安只有两天的时间,但真是眼花缭乱,云里雾里。
门口扫地小尼见了,慌忙进去通报,不一会儿住持觉持大师傅疾步迎了出来,“李大人,来了也不提前知会一声,也容觉持大门恭候。”
“打扰了这清静之地,罪过罪过!”
“李大人,小庵还有得几间空房,再说了这儿偏僻,香火也稀少,李大人来住,谈不上打扰。好在我们善缘庵地处高处,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来,李大人请进。”
“话是这样说,但现在一下子多了我们几个人,打扰是不可避免的。”
“李大人,真的没啥,房本来就是空的,吃饭也不过多几双筷子而已,不好意思的倒是老尼我,只能请大家吃斋。”
“挺适合我的,有劳了。”
放下行李,带着秦路在庵里转了转。
善缘庵在山阳县城东三四里地远,规模不大,庵前有一大水塘,荷花摇曳。苍天银杏掩盖古刹一角。
山门石雕,九龙盘绕,麒麟浮雕屹立左右,意为看庙神兽。整个善缘庵重檐飞叠,独具匠心。
庵内万籁俱寂,梵音缭绕。珍花奇木,不胜其数,秋风徐来,清香扑鼻。
进得山门,只有两进,前为天王宝殿,后为大雄宝殿。
虽然眼下香火较少,但以前应该有段辉煌。
李玉昌看了,十分满意,赞叹道:此乃仙人所居。
吃了早斋,李玉昌便带着秦路等人向东而行。今天他必须去东乡会会蔡同,了解灾情和赈灾实情,也要安抚好蔡同,千万不能再事端。
一路前行,所到之处真是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至东乡寻到蔡同家,李玉昌发现,此乃东乡大户,虽经大水,仍存瓦屋十数间。
带路村民介绍,蔡家以前也是官宦旺族。
“如此说来,蔡家应该存有余粮,无口粮之患。”李玉昌问。
“蔡家尽管破落,但家底仍在,蔡父很有忧患意识,在院内高处建有粮仓一座,堆满各种粮食以备灾荒。”村民验证了李玉昌的想法。
“那蔡老先生为何还要去县衙求见知县要求赈灾?”李玉昌再现疑问。
“先生有所不知,蔡老太爷在我们这儿都称他为蔡大善人,所藏之粮非为自家专用,每次旱灾水灾,都会开仓放粮。这次百年一遇大水,全县颗粒无收,蔡老太爷一仓之粮全部匀给四乡八邻,自家老少二十余口男女老少,跟我们一样,啃树皮吃草根。”说到这儿,这村民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