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飞快的行过,原本只是寒风吹得紧,没想到现在竟然下起了雪来,李靖将衣角一侧扯下一块,就当做是围巾了,好歹还可以抵挡一下寒风。要是说古代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男子也留着长发,这时候李靖并不觉得头上有冷的感觉。
李靖往着昆仑冰川的方向奔去,经过半月的奔驰,正巧进入大同境内,一群流散的士兵挡住了李靖的去路,李靖没能及时勒住白龙,而白龙一阵长嘶,打搅了那群士兵的好梦,于是纷纷刀戈相向。
李靖稳稳的坐在马儿背上,拱手敬道:“各位兵爷,这马儿不识人,如有惊扰,还请见谅。”
刚从前方打了败仗,正一肚子的怨气没出发,却碰上了李靖,那群流兵眼中似乎充满了怒火,不对,眼里面满是怒火,此时此刻都对准了李靖一人。
李靖感觉事情不对劲,可是自己身上又没带兵器,现在没有了上古济世链,本身内力下降了许多,而面对这么多的流兵,李靖心中顿时没了把握。
经历过战场的人,生死是不怕的,看着李靖这样的一个小白脸,其中一个士兵率先冲上前来,长戟便刺向李靖;李靖眼疾手快,微微一个后仰,稍手一带,那长戟稳稳的握在李靖的手中。
李靖提了一下长戟,将它玩弄于手掌之上,霎时,止住动作,长戟反过来架在那士兵的肩上。众位流兵见状,大吃一惊,没想到眼前此人看似文弱,却是这般的厉害。
领头的一位小将出列喊话道:“尔乃何人?”
李靖收起长戟,拱手说道:“山野粗人,不足道名。”
李靖环视一周,见这些士兵都是衣衫褴褛,有的甚至连鞋都没有,队列不齐,旗帜还不完整,但是隐隐约约能够看见“长孙”二字。
李靖问道:“你们是哪儿的部队?为何这般模样?”
那领头小将答道:“我们本是长孙将军部下,我部奉命合围马邑,没想到粮草不济,到达恒安之时,遭到突厥的偷袭,大部队被打散,我们流落至此,现在还不知去哪儿。”
李靖问道:“长孙将军可是长孙晟大人?”
那领头小将点点头,李靖又接着说道:“我叫李靖,和长孙将军乃是旧友,若各位信得过在下,便听我一言,现在乃是大同境内,此处名叫大千沟,你们可由此往北寻去,长孙将军应该在楼烦一带。”
那领头小将谢了李靖,整顿了部队,看起来比刚才威武雄壮了许多,于是带着这部分流兵离去。
李靖拍拍白龙的脖颈,白龙瞬间明白了李靖的意思,慢慢的开始奋力奔跑起来。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恒安一战战败的消息没过多久便传到了大兴城内,城内传得沸沸扬扬,这突厥人向来凶悍,万一北方失败,直接南下,这大好的中原将毁于一旦。
朝堂之上,照样不会错过这传言,但是前方将士正在奋战,后方不论听到什么,只要没有前方的战报传来,那就还是未知,文帝缓缓的坐上龙椅,堂下便立刻安静了下来。
文帝微微开口道:“谣言从何而起?”
语气之中略微的带着杀气,堂下官员听了止住声音,这个节骨眼最是危险的时刻,一个不小心撞上了枪口,那就等于是自己找死,所以群臣沉寂。
文帝接着说道:“没有前方的战报,胜负难辨嘛,市井之言,闹得满朝人心惶惶,成何体统?杨素出战,从未败绩,这次尚且有韩洪和长孙晟压阵,突厥必败无疑。”
堂下群臣不住地点头,声称“皇上圣明。”
可是谁又想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卫兵从太极殿正门奔跑而进,口中念道:“战报战报,八百里战报。”
文帝睁大了双眼,没有这么巧的事情吧,内心的激动、不安、疑虑,文帝双手开始不住地颤抖,在他的极力压制之下,终于按住没让群臣看出来。
“呈上来。”
文帝打开战报,恒安一战,长孙晟下落不明,韩洪兵败逃回,杨素孤军深入,情况未知。
文帝几乎晕厥,身旁的近侍太监急忙扶住文帝,这才稳定下来。
群臣开始议论纷纷,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一位大臣勇敢的站了出来,拜道:“启奏陛下,突厥人猖獗,善于草原作战,但是攻城拔寨却不是他们的强项,陛下无忧,臣以为可让太原留守李大人率军北上,一来可收拾残兵,二来可寻长孙将军,三来,我们再度出兵,突厥必定会有所收敛。”
文帝一看,说话人是薛道衡,便不住地点了点头,“薛爱卿说得有理,马上命人传旨,命李渊为镇北大将军,节河东、太原二州兵马北上,速速支援。”
这薛道衡本是北周老臣,文帝登基之后,归附大隋,由于文采出众,多次得到文帝的褒赏并且得到重用,就连宰相高颎和杨素都对他十分敬重,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