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元年秋,辽国萧太后与皇帝耶律隆绪亲率大军南下侵宋,辽大将萧挞凛破遂城,攻定州,俘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大宋朝野震动,官家赵恒畏敌,欲迁都南逃,被宰相寇准阻止,并力请御驾亲征。无奈之下,赵恒被迫率军北上,倚杨家杨延朗为大将。
十一月,宋辽相峙,辽将萧挞凛攻克祁州,与萧太后会师,后取德清,将澶州三面合围,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
风已寒,城墙上点点火光跃动,随风而舞。明灭之间,照得值守兵丁人影交错。与秋风相和,宛如鬼蜮,颇有肃杀之感。
城墙走道上,两个巡城武官由远及近,至北城门上止,远望对面连绵数十里的辽军营帐。
其中一人身高七尺八寸,姿颜雄伟,两鬓微霜,身着的铠甲略有些残破,体态魁伟厚重,气质如渊,双目温润内敛,带有几分儒雅。
“贤弟,李将军言官家率军已离此不过百余里,待大军一到,陛下亲征,军士必定士气如虹,我等或可一举击破辽军营寨,趁势北上,燕云光复有望。”声音温和沉敛,带着几分振奋的喜意。
此人正是纵横江湖十数年,武学修为已入绝颠的陈余庆,因其义薄云天,常行侠除恶,武林中多有受其恩义者,又因刀法出神入化,曾以一敌三,斩杀为祸武林多年的邪道成名高手,如同天谴罚恶,故江湖人称“天谴刀”。而今却为心中大义,武举入朝,现职从七品武翼郎。
而陈余庆身边那武官,高七尺有余,亦是雄壮大汉,三十余岁年纪,颚下蓄有短须,脸廓鼻高,双目颇有疲倦之色。
见他轻轻颔首,说道:“确如哥哥所言,我等驻守经年,最是希望伺机北上,如今官家有此决心,甚是振奋人心......”此人名唤张环,官至正八品军巡使。
“咦?”语意未尽,却突然惊疑出声。随后指着对面辽军大营,说道:“哥哥请看那处。”
陈余庆举目望去,只见辽军一将,领着数十骑于阵前由东向西巡视。夜黑风高,距离又相隔甚远,看不太真切,遂运功行气,聚于双目承泣,睛明两穴。再看,竟将那领头辽将的相貌看得分明。
那将脸有虬髯,身壮体健,豹眼微突,隐见太阳穴鼓起,额头顶心微微凹陷,此乃修习烈性内气臻入上境之相。
又看其头顶银冠,上嵌宝石,腰悬宝刀,手提长戟,铠甲式样乃是辽军上将方有资格穿戴;再一看其身旁旗官所举大旗,上书一个“萧”字,旗帜以金线镶边,字旁秀有斗牛图腾。
陈余庆眉头微皱,说道:“此人内气修为不俗,观其衣甲势态,莫非就是萧挞凛?”
张环无甚高深武功,内力不深,虽手搭凉棚,极力眺望,却也不甚清晰,只是说道:“这几日巡城,似常见此标军马在彼处巡视,早晚均有。”
放下眉上之手,使劲眨了一下眼,略作舒缓,复又道:“原以为只是普通斥候,我武艺稀松,无甚修为,不如哥哥看得真切。但若真如哥哥所言,那萧挞凛身为统兵大将,怎会如此托大,远离营盘,亲身巡阵?”
陈余庆略一沉吟,说道:“照常理,不至如此。”
他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复又停下,转身对张环说道:“据闻萧挞凛生性骄傲,是辽国有数的高手之一,作战勇猛,鲜有败绩。其对我大宋向来轻视,并非不会有此轻率不智之举。”
手托下巴,低头沉吟了一会儿,又说道:“贤弟,这两日你且派斥候队潜伏打探,若此标军马依旧如此,速来报我。”
张环见陈余庆说的郑重,虽有不解之处,却不再多言,欣然领命。
自辽军上一次大举攻城已过数日,期间除了零星斥候间的厮杀,双方都无甚动作,宋军自然是在等皇帝亲征的大军到来;辽军行攻城之事,损失自然不小,亦需修整。
趁着这难得的间隙,澶州守将李继隆命人加紧修筑城墙,囤积火油、檑木、弩箭等守城器械,以备抵挡辽军下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