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以封建方式制定了一种合乎当时农业扩张的统治形态,又以宗法制度使封建统治更加稳固。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是周朝的还是国中人的xing格?
说来也难于相信,从个人说辩的能力和长久的功效两方面讲,孟子在传统政④治上的地位要超过孔子,虽说他受业于孔子孙子的门人,因之被国中的皇帝和文人尊为“亚圣”亦即第二个圣人。威利(ArthurWaley)在他的杰作《国中古代的三种思想》中即以孟子代表儒家,和道家与法家对立。
孟子的生卒期不详,我们只知道他活跃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孟子》一书,是亚圣言行的纪录,其中最后一章,缕叙周朝立国后700年的事迹。他出生于山东之邹,在西安之东约700英里。
孟子的政④治观念
孟子生在国中历史上一个极为动luan的时代。周朝的王室既已衰微,诸侯开始互相攻伐呑并,到最后只剩下一个秦国。当孟子在政坛活动的时候还有12国。他访问了当中的一国——齐。齐国的国王刚在军事上大获全胜,打败了北方的敌国——燕。他企图井呑燕国,又怕其他家国涉。孟子没有在战略上或外jiao行动上给齐王任何呑并或是撤退的劝告。可是他倒主张尊重民意,因此他给读者的印象则是,可能时,他会让燕国国民自决。他在政④治上不能接受现实也不能得到齐王朝廷的huanying,于是只好前往其他家国,希望有机会效力,得以宣扬“王道”可是毫无成果。
然则最崇慕孟子的人也不能说他在提倡现代的主民。他所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乃是针对以世袭贵族治理为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的政④治体系而言。即算盂子有时候好像提及民人有一种“公意”如果把这观念稍微延伸,好像可以视作“公众的权力”可是他所谓的自决,绝不是毫无条件的自决。严格说来,其范围不外生存的权利。他在“乐岁终bao,凶年免于死亡”的文句里已经勾画着一个最低限度的保障。其提及生活程度,则以“五十可以帛,七十可以食”为标准。换言之,孟子之为政④治思想家,着重“君子”对多数“小人”抱着恻隐之心,而不坚持本之私利。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甚至以为这种悲夭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类的天xing。
值得注意的,乃是孟子和孔子一样,认为这种施政方针始自700年前的周文王。《孟子》一书与孔门弟子的《论语》同为君主时代的神圣经典,直到1905年文官试考制度停止之,同为皇帝开科取士的不二法门,构成国中历史中持久不变的“茎”
以人心维持府政这一观念,并无特别了不起之处,这观念也非国中人所独有,可是不论付诸实施与否,却被国中的统治者当作口头禅,前后宣唱达3000年,甚至成为公众生活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似其他家国的宪法情义。这样一来,这才值得注意了。如果说这是国中人的特征,也还未说尽此中的奥妙,因为其中尚有天候地理之因素在內。我们读《孟子》时,挑选某些章节和周朝立国后700年的事迹对照,则当中的关系更为明显。
周民族的发展
现存的资料不能使我们确定周民族的来源。他们留下来的一段简短传说,也和其他原始民族的传统一样充満着神话与幻想,可是这传说不断地提及农业。周人之始祖契据说自幼就shu悉栽种食物和,成年之后成为商朝的农官。直到商朝末年有关周人的历史才有相当的可靠xing。这时候周民族是商所节制的部落家国之一,以西安为中心,在渭域拥有农业基地。到商代最后的一个国王期间,周王不是因为他的威势,就是由于他的仲裁力量,巳开始打破局面。不少名义上受商节制的小家国,已开始向周臣服。周之势力东渐,及于汉,尤其威胁商在东部平原的侧翼。商周武力冲一开,周王西伯曾一度为商之阶下囚,以付赔得脫。
西伯的一个儿子终能纠集多数叛商的部落家国东征,于是以周代商,事在公元前1027年或1122年。这不同的期,由于不同的专家据史迹考证而有此差异。读者必须知道:国中古代史里的期只在公元前841年之后才能确定无误。因为自此以后。古书里提及天候星象的变化,可以和外间的纪录对照。841年前的期带有推算xing质,不能视作绝对的可靠。
叛商的领袖,成了一代英雄。他所创建的朝代,兹后连亘约八百载,可是他未曾自称为朝代的创始者,而以此名位加在他亲西伯头上。西伯被溢称“文王”其为“文”则是温和谦让,有大政④治家的风度。他的儿子名发,以后被溢为“武王”以表彰其战功,有此先例从此子孙不能在祖先面前逾越,文治胜过武功,成为国中政④治上的传统。只不过口头如此歌颂,事实发展却不尽然。
周代的文化
我们可以相信周的青铜技术不及于商。从出土实物看来,自周代商之后,青铜的制造设计大不如前。但是这土地带的统治者主国中后,随着就产生许多文学作品,有些至今还传颂不绝。位传子的原则从此代替了商的兄终弟及。两个民族或家国间宗教上的差异也极为明显,商人尚鬼,大凡一切事情之成败,从战争或利或不利,到牙痛发炎,都有特殊的祖宗作祟。这种万物有灵的信念(animism)自周而中断,代之则为周代的祖先崇拜。周人认为绵延宗嗣是后代的义务。有些学者怀疑商与周具有种族的差异,可是其间的区别不可能极深,因为文字上未因更换朝代而产生剧烈的差异。此外,我们可以相信土地带很可能是国中农业的发源地。早期周人传的民歌,就提及很多不同种类的耕作物。
整个看来周人实为国中初期各种制度的创始者,其中最具创造xing的人物为周公,他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时至今,历史家对他的规划,没有一致的看法。不过我们综合古籍的叙述,无妨称之为“间架xing的设计”(schematicdesign)。这种设计以极简单的口语道出,用一种数学的观念,夹带着一种几何图案,向真人实事笼罩过去。主要在使人口统计和土地测量的技术尚未准备妥当之际,即在一个区域广大的家国內,造成了一种人为的政④治区分。
假使以同样的设计组织国美,则密歇gen湖岸所有不规则之处即可以全部忽略不计。我们可以假设它之整饬有如怀俄明州的州界般整齐。在那种理想的方式里,纵使实际上国都偏东,我们仍可以将它与哥伦比亚区同置于地理的中心,很方便的与缅因、佛罗里达、俄勒冈、得克萨斯及亚利桑那各州等距离,就算它各为1500英里吧。国都又务必有近接的各州环绕,那么也可以让马里兰州直接与俄亥俄州接壤。这还不算,各州內的县、乡、镇,也算全部方整。实际上如此砖砌的设计不可能全部认真的付诸实施,只是当地广人稀,有些矛盾的地方也可以马虎不计。上层领§导人只凭一种菗象观念即可以将全部人众组织起来。
封建与宗法
周朝的制度,向称“封建”英文总是译为feudal,其实封建制度与欧洲的feudalism(封建制度)只有某些方面相似,而且其相似处在神方面,而不一定在实质。大致说来两方都是以世袭贵族掌握地方府政。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家国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理论上封地都处在九条大型方格的地带里,各与国都同心。事实上这种方格在地图上也画不出来,况且当时西安也不是国全的中心。可是这间架xing的观念则不难领会。
虽说有如此大刀阔斧而不合实际的观念,周公很多的创设还是可以在事实上证明,而且下及纤细之处。其中奥妙不难解释:他所有组织家国的方案着重在至美至善,符合自然法规(naturallaw)。虽说迁就融通之处所在必有,其下级则务必先竭心尽力做到理想上的境界,同时上级也不时向下级施加庒力。及至最后真是力不从心只好任其不了了之。国中政④治思想家受官僚主义影响,经常重视形式,超过实质,可算其来有自了。年久月深,当初技术上的需要,后也就被认为是自然法规之一部。
周公另一创制是将封建与宗法关系结为一体。每个诸侯的疆域內,必有宗庙,它成为地区上神圣之殿宇,其始祖被全疆域大众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所以时至今,很多国中人的姓氏,源出于当部落家国的名号)。在领域內不仅公侯伯于男的名位世袭,即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仍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他们在周朝成立时,即各在领地內拥有地产。他们也兼有军事领§导权。在周朝的前期,世袭的武士兼统治阶层,与一般人众有别。
周朝国全的耕地据说构成一种“井田制度。一“井”包括约40英亩方整的土地,每边各以三分,割成9个等方块,每块约45英亩。八家农户各耕耘外围的8块方地,并共同耕种当中一块“公地”亦即公侯所领之地。这样的安排,不必全照规定一成不变的办到,却好像已在广大的区域內施行。显然当农民认为在**地区无代价的工作,有如一种公众的义务。传所及,今中文字里公众之“公”也与公侯之“公”无别。
说是周朝创造了封建制度,井不言过其实。事实上周人借着封建,广泛地推行了农业。因为封建又与宗法相连,才保持了全局的稳定xing。这后来被称为“儒教”的和平共存的原则,后被孔子一再称颂,而将它归功于文王和周公。以上一再提及的注重形式超过实际,又尽力于仪节的种种特xing也与以农立国的国中结下几千年的不解之缘。这也就是说周朝统治国中达800年,不可能没有留下永久的影响。有时即使历史家也很难区分究竟某种特是周之xing格抑是国中人之xing格。
舂秋与战国
可是周朝王室在一个广大的疆域內作为多数农业小家国的宗主,实际上保持着发号施令的力量,不过约250年。最初的世纪內,新耕地不断开拓“蛮夷戎狄”逐渐自渔猎生活改为耕耘,周朝责成他们进贡,朝廷对各种争端的仲裁也颇有力量。只是在公元前8世纪或甚至还要早时,以上种种积极因素逐渐失效。公元前771年,国都西安被侵的戎人毁灭,国王被杀。王子东迁,以后的周朝在历史上称为东周,从此政④治上长期衰退,直到周的领域全被秦国呑并,而秦最初也是向周臣服之国。
传统上东周又被分为两个阶段。可是两段之间,并不衔接。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为“舂秋时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代”如此称呼,纯系gen据两部历史书籍而来。《舂秋》是鲁国的史书,以舂去秋来的方式记载前一阶段的重要事迹。《战国策》是一部不具作者姓名的著作,片段叙述秦统一之前约182年各国间的军事与外jiao,两书各有独到采之处。
在这两阶段间,国中社会产生了一种命xing的变化,衍进了好几世纪才成定局。周朝的组织是使一切事物按照固定的方式维持一成不变的关系,可是人口ji增之后,环境更变,这种安排已无法维持。原来各国间的无人地带,此时已不存在,各国当面接触之后冲时起。外jiao问题,也影响到內政。周王本靠自有的地盘继持他的军事实力,丧失了这领域之后,对诸侯的仲裁也鲜有成效,更使王室窘迫的则是各国的进贡也告终止。
可是全部经过,并不是只有衰退和今不如昔。很显然的,社会的动xing起先使贵族间的等级不容易保持,继之则连贵族与平民间的界限也被冲破。生产增加,铜钱开始行,教育普及。迄至东周末叶,以平民出的学者也周游列国,说辩于诸侯之间,而尤其是进战国这一段历史上号称“家百争鸣”的时代,各种政④治哲学兴起,既富有內容,又多品目,兹后2000年的国中历史中再也无此到之处。所谓家百争鸣的家百,实际不过约20家。除了儒家之外,最值得注意的是道家和法家。道家对世俗的权威无好感,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you。所以道家有支持泛神主义、抒情主义和无府政主义的趋向。这些思嘲对当政④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以后道家以一种“到自然去”的指向,策励艺术家和诗人。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府政,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xing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法家和欧洲18世纪实证主义(positivist)的法理学家很相像。他们认为法律表彰着统治者的意志,不受习惯的羁绊,也不受世俗的道德所约束。但是国中的法家在整个社会需要团结与凝固的时候展开,因此不免留下了极坏的印象。通常他们支持独裁者,以赏罚为不二要义,而这些独裁者心目中的法律则不外军法和戒严法。
我们该如何说明周朝末年的大混luan?我们该如何解释此中矛盾;一方面有人在劝说所有的王侯与政④治家要具有恻隐之心,要和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on)一样的慈悲为怀,另一方面却有人提倡只要目的纯正,便不怕手段不纯正,以致施行马基雅弗利(Machivaelli)式的政④治现实主义,到焚书坑儒,而这些事迹都发生于基督降世之前百年。
秦始皇统一国全
如果国中历史和其他各国文化有唯一最重要的歧异,那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的统一国全。随着青铜时代的终止,国全立即展开政④治的统一,这种政④治上初期的早shu,创造了一个惊人的纪录,在此后千百年间树立了一个**集权的传统。
传说周武王渡河灭商的时候,有800个商的附庸,参加他的征伐。虽说我们无从证明每一个都是一个部落家国,只以数目之众,即表示当自主之单位为数必多。在舂秋时代,纪录留下了170个家国的名目。当诸侯互相呑并的时候,其中之一——楚,就独自呑并了百余国中之40个。迄至孟子之,只有12个可以在地图上画出,其中也只有7国可以实际算数。这样的兼并不断的继续下去,一直发展到周之封建所划分的各国疆域全部作废,最后,所有土地归一人管辖,治下延伸到东亚陆大的一大部分。
在东周的550年內,战争的方式也有很大的改变。舂秋时代军队人数少,战斗不出一,jiao战时保持骑上风度。jiao战者按仪节行事使战斗艺术化,符合封建时代的道德标准。一到战国时代,这样文明的作风已dang然无存,強国已有今欧洲各国的疆域规模。作战起来其凶残也不下于现代人物。一到战国末年,每方投战斗的兵员近50万,实为常事。野战之后又包围城市,可以连亘数月。有好几个家国已做到全民动员的地步。至少有一次,有一个国君命国內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到一个前线的重镇集结。当时战死的人数和加于俘虏的残酷事例,不论是否经过夸传,以使现代的读者战栗。在这样鲜漓的纪录中,不免令人怀疑许多作家提及国中人的和平xing格是否名副其实。
国中因秦而统一也是世界史上的一桩大事。如此大规模螺旋式的发展,其程度愈加深,速率也愈加快,在世界其他各地无此事例。很多背景上的因素无从全部缕列。可是有了现代科学的知识,我们自信可以将此中主要的原因概述有如下章。由此也可以看出为什么盂子提倡国全慈悲为怀这种平平之论,以在如此的长时间內,得到如此热烈的支持。亚圣与始皇,恐怕他们自还没有体会到的时候,某些客观因素已经把他们生平事业牵连在一起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潮騒 做局 嫁给退伍军人后,我去随军了 放宽历史的视界 海贼:我融合只强模板,震惊战国 万历十五年 尚宫 周易大师 程语 金阁寺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深夜诡事怪谈录 瓷器 商道密码(进退诀) 京港月光 公主的诱惑 我是袁术袁公路 华夏英灵:助我异界称霸 冷宫之绝色夜叉 儿砸!影帝名爹和娘亲带你上娃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