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马上就走,朵拉、罗奥、基布,我们这就走。”
上了飞机,基布自顾自的走进了自己的卧室,明邵透过车窗欣赏着波利维尔的风光。
“老板,基布那个古怪佬培训的俩徒弟管用么?”罗奥和朵拉凑了过来。
明邵没有回头,看着窗外的山峦幽幽问了个很奇怪的问题:“你们知道世界上唯一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人是谁么?”
“当然是居里夫人。”虽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二人还是回答道。
“不错。”明邵颔首道,“但是你们有没有注意过,你们只想到了居里夫人,却忘记了他的丈夫皮埃尔居里。”
二人愣了一下,不错,皮埃尔居里——居里夫人的丈夫——居里夫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是作为皮埃尔居里的夫人和助手的身份,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严格意义上面讲应该是皮埃尔居里。
明邵微微叹了口气道:“我早就和你们说过,观察事物和提取真相不可以依靠道听途说,更不能依靠所谓的内部资料,因为内部资料和未解密的材料才往往是最大的假象。真正的真相一般都是在大众都知道的空开资料之中的,也许大多数都会说那些公开资料是被当事人给大幅度修改过的,但是作为内行的人来说那样才更可以获得真相。就像一个犯罪现场,肯定会被犯罪嫌疑人尽可能破坏掉,但是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这些才是真正可以破案的真相。之所以很多人不能破案不是因为疑犯没有留下证据,而是因为他们不具备发现线索的能力。”
接过朵拉递过来的香烟,拍了下罗奥点燃香烟后的手掌,明邵继续道:“我说过,真正让我们可以获得突破口的资料往往就在全球各个方面的公开信息之中。”
吐了口烟圈,明邵把话题转入刚刚的话题:“我刚刚问你们居里夫人,就是这个道理,提到居里夫人,你们都会想到居里夫人是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还马上想到了她的很多事迹。但是却想不起来他的丈夫皮埃尔,嗯,我们现在做个小说,把居里夫人自己公开的个人事迹做个标注。”
接过朵拉递过来的鹦鹉螺钻石钢笔,明邵在白纸上一边标注一边说道:“玛丽出生于华沙,她自称沙俄不允许女子上大学,就做了家庭教师,同时期她的姐姐在法国读大学,后来她说是来求学到了巴黎,自称是在27岁的时候就开始研究磁性科研项目,但是主持这个项目是是她后来的老公皮埃尔居里,然后就结婚成了居里夫人,成了居里夫人后,已经开始承接委员会的科研项目一年后,28岁的居里夫人开始研究放射性元素,两年后,29岁的居里夫人本科毕业同时顺利完成了本科生任职考试——当然考官是她老公,三年后,是她发现了新元素钋——她说是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1903年,说是她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领奖名单上面明确写得居里夫妇,别说她丈夫是沾了他的光,要知道不少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都是结婚了的。得到诺贝尔奖后,毫无疑问夫妻要继续研究科技,但是06年皮埃尔居然被一辆马车给撞死了,他死后没多久,居里夫人和皮埃尔的学生保罗郎之万就不清不楚的,当然,这个是私生活,不说什么,但是很快她就得到了第二次的诺贝尔奖。但是此后她在学术方面再也没有任何寸进,最可笑的问题是,当时美国记者问她为什么不做实验,她说她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无偿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了,所以没有资金做实验,这个好管闲事的女记者办了个‘居里夫人镭基金会’,192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哈定将一克镭赠送给居里夫人,居里夫人高风亮节的要求不要赠予自己,而要该赠给她的实验室,回国后由于身体问题,居里夫人没再去实验室,只是在家中闭门造车,和女记者来之前一样,1933年女记者再次访问居里夫人,问道居里夫人用美国捐助的镭搞得实验怎么样了,居里夫人说刚刚做好准备,马上就要让那克镭大显身手了,女记者要求全程报道,居里夫人同意了,第二年,居里夫人死于镭辐射造成的恶性贫血。”
在图上勾勒了一下居里夫人的大事记,明邵丢下笔,静静的看着对面呆若木鸡的两个下属。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