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也就是说骆夫人极有可能在京城子弟中为齐姑娘选婿。”敏瑜微微沉吟了一下,而后正色看着两位夫人,道::“如果这样的话,我建议两位都不要请什么教养嬷嬷。”
敏瑜的话让骆夫人和王夫人都皱紧了眉头,但她们都没有直接问为什么,而是仔细的思索着,好一会,王夫人才轻声道:“敏瑜,你是不是觉得给菁菁请教养嬷嬷是多此一举的事情?”
“嗯!”两人能够仔细思索,而不是听了自己的话就问为什么让敏瑜很高兴,这证明自己已经在两人心里有了不一样的地位。她轻声道:“如果婶娘希望菁菁高嫁的话,请个教养嬷嬷倒也算有必要,毕竟大家族中的规矩可不少,要是不懂,进了门之后难免会被人嘲笑,甚至让人看不起。但是,婶娘只想找个简单的人家,就真没有必要学什么规矩了。学了不仅对她没有什么用处和帮助,反而可能是一种负累。”
“这话怎讲?”王夫人皱起眉头看着敏瑜,从敏瑜身上可看不出学了规矩有什么不好。
“学了规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之中都会和旁人有些不一样,如果高嫁自然无所谓,但如果嫁到了并没有这么多讲究的人家,那么。她的言行举止不但不会给她带来什么好,反而可能给她带来困扰,婆家人说不准会认为她看不起人而疏远她。”敏瑜轻声解释道:“这还不是最坏的可能,万一人家相差了,认为她之所以学那么多的规矩,是为了高嫁,结果高攀不成,退而求其次的选了他们……婶娘,如果有了这样的误会,那要解释清楚可就难了!”
王夫人愣住。她只想着学了规矩能够带来的好处,却没有想到可能引起的误会,被敏瑜这么一说,她想要为女儿请教养嬷嬷的念头就淡了很多。
“可是现在不学,万一到时候找了个特别讲究规矩的人家岂不晚了?”骆夫人也觉得敏瑜说的有道理,但是她和王夫人的情况却有不一样,张猛十年八年之内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张菁菁以后说亲不是在肃州便是附近几个州府,夫家极有可能也是武将之家。学不学规矩其实也无所谓,但是自己的女儿齐若眉就不一样了啊!
“不晚!”敏瑜笑着道:“真要是找了个特别讲究规矩的人家,那么定亲之后再请教养嬷嬷也不迟。到时候,除了教养嬷嬷之外。再从未来的亲家那里请一个积年的妈妈过来,学规矩的时候请妈妈在一旁指点,定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夫人和骆夫人都微微点头,骆夫人想了又想。却又道:“这样会不会有些仓促?学规矩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啊!”
“诚然,这学规矩不比其他,一天两天是看不到成效的。你们现在就急着找教养嬷嬷,应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敏瑜微微一笑,见王夫人点头之后,继续道:“可是,你们有没有仔细想过,现在学规矩其实并不好。”
“那怎么才算好呢?”王夫人这会已经打消了请教养嬷嬷这个念头,而骆夫人则没有,相反,她更急切了。
敏瑜笑笑,道:“学规矩,最好的是像我一样,打小就学,时间长了,规矩刻在了骨子里,不用刻意,也能遵规道矩。其次,则是学上个一年半载,知道何为规矩体统,也知道了敬畏,规矩或许会差一点,但却无伤大雅。尤其是别人知道这一点,无形之中便会多了些包容之心,那么,就算不小心犯了小错,也容易得到原谅。最怕的则是学上个两三年,说她懂规矩,但其中的精髓却不一定能懂,说她不懂,面上的规矩却不会出错,这样的人,也没有了敬畏之心,一旦犯错,极有可能就是大错,而别人总认为她是懂规矩的,不难不会轻易原谅她,甚至还会罪加一等。”
骆夫人点点头,而敏瑜又笑着道:“还有,家中女儿到了十三四岁才忽然请教养嬷嬷的,一般有几种情况。最好的就是我之前说的,结了一门好亲事,为了让女儿到夫家之后能够更快适应;其次则是逢大选,想将女儿送到宫里去参选的,最糟糕的则是家风不正,为了以后能谋一门好亲事,不得已的才请了教养嬷嬷……所以,我建议不管是齐姑娘还是菁菁,暂时不要请什么教养嬷嬷,如果等她们议婚之后,夫家的规矩多,有了这个必要的时候,那么再请。到那个时候,婶娘和骆夫人如果需要我帮忙的话,只管开口。我别的能耐没有,帮着请个教养嬷嬷却还是能办到的。”
敏瑜这话一出,就连骆夫人都打消了立刻请教养嬷嬷的念头——齐守义一年后要能回京城的话,到时候再请教养嬷嬷也不迟,要是不能回,女儿现在学了规矩也未必就能派上用场,说不定还会像敏瑜说的,起不到什么好反而带了麻烦……(未完待续。。)</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