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动,显然,纳粹德国是想与亚盟进行直接正面对抗了,而这种对抗也正是赵北期待已久的,或许德国政府只是想吓唬一下亚洲联盟,但是赵北却决心利用伊朗的危急局势将亚洲联盟拖进这场世界大战,进一步完成他为中国制订的全球战略。
换句话说,赵北期待德国先动手已经很久了,从苏联和德国签订停战协议的那一天起,赵北就一直在盼望着德国给他参战借口,而现在,这个借口找到了,而且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能有什么参战借口比得上主持国际公理呢?能有什么战争借口比得上执行亚盟决议呢?
这几年里,赵北一直在通过新闻媒体不遗余力的对纳粹德国进行针对性的舆论攻击,从纳粹在欧洲建立的那一套“消灭劣等人种”的新秩序到纳粹在东欧地区建立的那一座座隔离营,从纳粹对新闻界的严厉管控到纳粹对统治区民间娱乐的各种限制……总之,只要是能让人对纳粹德国起反感的东西,赵北都通过电台、报纸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利用这种方式消除国民心中对德国残存的好感,毕竟,当年的中德“友谊”那是超越了种族和国界的,那个时候,国民需要接受德国光明的一面,但是现在,国际局势已经不允许国民再对德国拥有太多的感情了,现在,国民需要知道德国黑暗的一面,虽然这黑暗的一面更多的是纳粹集团造成的,但是现在的纳粹就代表着德国,德国=纳粹=黑暗,这个等式一定要在国民心目中建立起来,只要中间的那个“纳粹”不被抠掉,德国就代表着黑暗势力,而中国则代表着光明势力,光明必将战胜黑暗,人民也应该坚定不移的站在光明一边。
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处不在,而且效果也比较明显,以前,一些青年人对纳粹德国的“赫赫武功”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有时候他们私下集会,也会竖起纳粹的旗帜,以示立场,但是现在,纳粹旗号已经基本上没人再用了,青年人已经明白过来,纳粹德国的所谓“赫赫武功”其实并不是德国的战争机器有多么强大,也不是德国的士兵有多么勇敢,纳粹德国在欧洲的胜利完全是沾了中国的光,如果不是中国在“亚洲解放之战”中击败了英国,并使英国失去了大量殖民地,直接导致英国国力衰弱的话,纳粹德国又怎么可能横扫欧陆呢?如果英国不是因为军事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德**队怎么可能那么快就征服了法国呢?如果不是中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沉重打击了英国皇家海军,就凭德国海军那点军舰,只怕还不够英国皇家海军塞牙缝的呢。
所以,纳粹德国到处宣扬它的“赫赫武功”,只会使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产生厌恶情绪,德国这样做,那是贪他人之功以为己有,十分卑鄙,更让人无法容忍的是,纳粹居然以此证明日耳曼人种的“高贵”,这简直是士可忍孰不可忍德国人是“唯一高贵”的人种,那么这言下之意,岂非是说中国人也是“劣等人种”不成?只要纳粹德国不改变这种无耻下流的宣传伎俩,中国青年就不会再去崇拜什么“超人的力量”,有大总统崇拜就够了。
青年人中的亲德情绪正在迅速消退,这固然是宣传的力量,但是更主要的还是中国国力和军力的日益增强,当祖国已经强大到足以影响世界格局的时候,当祖国的军队已经击败了“日不落帝国”的时候,还有必要去崇拜外国么?完全没有必要了,所以,中国青年对赵大总统的崇拜那是非常正常的,也是非常狂热的,只要总统一声令下,他们中的多数人将毫不犹豫的走上战场,参加中国的国防军,去“周游世界”,当然,这种说法夸张了些,“周游亚洲”似乎更准确,毕竟,现在的中国,已经在亚洲各国普遍设立了军事基地或者海军基地,保卫盟友的同时,也确保了国家战略的实施。
至于中年人,他们虽然不像青年人那么狂热,不过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对目前的现状非常满意,也正因此,当纳粹德国的铁蹄日益挪向东方的时候,他们也感觉到了一种威胁,这种感觉是建立在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上的,事实告诉他们,纳粹统治并不像纳粹宣传机关宣扬的那样美好,那是一个死气沉沉、谨小慎微的社会。
当青年人和中年人转变亲德立场之后,舆论的准备就算是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趁热打铁,将纳粹德国完全的妖魔化,这个时候,报纸的报道就不必像以前那样“客观”了,必要的夸张和想象是不可少的,中国民众厌恶什么,报纸就应该报道什么,这倒不必赵北去亲自主持,他的手下有一帮这样的足以混淆视听的人才,而心理战部队也将随时跟踪国民心态的微妙变化,并按照这种变化调整战术。
今天赶回总统府召集会议,其中一个议题就是心理战,不仅是对本国国民的心理战,而且也是对德国国民的心理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要活学活用,谁占领了道义制高点,谁就可以代表正义。
当然,心理战只是小把戏,重头戏还是钢铁对钢铁、烈火对烈火的战场厮杀,一旦战争开始,中**队必须将战争进行到底。
所以,今天的总统府会议,主要议题非常明确:准备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