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被关在了城外。他们在城外呼喊,拍打着城门和城墙,但却没有一丝的回应。一部分人不得不又往冬面去,得到的仍旧是无情的子弹。
人海掀起一波波浪潮,在东门和峨嵯山之间来回翻滚,但每一次都像碰到了坚不可摧的海堤,虽然浪头很大,却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
西边是冰冷高大的城墙,东边和北边是一道死亡的封锁线,黑洞洞的枪口和明晃晃的刺刀,南边则是激流汹涌的汉江。他们,被这个世界决绝地抛弃了。
此时已经过了黄昏,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可怜悲惨的百姓们终于绝望了,整个东门外都是一片凄惨的哭声,喊声,咒骂声,他们愤怒的将石头往城里扔,那里本来应该是他们的家园,现在却咫尺天涯,触手而不可及。妇女们举起手里的婴儿,只求能把孩子送进城,只求能有谁发发慈悲,救救这些饥饿的小生命。
但回应他们的,是像坟墓一样寂静的汉城。
在城楼上,马建忠于心不忍,对袁世凯说道:"是不是开开门,放一些进来,太可怜了。"
袁世凯叹口气:"这城门只要打开一条缝,就永远别想再关上了,直到把所有人都收回来为止,一切计划就都失败了,日本人自以为得计,士气就会大振,到时候皇上怪罪下来,老兄准备作何回答?"
他看马建忠无言了,又说道:"不知死之苦,怎知生之欢。不打赢日本人,受这样磨难的百姓,将十倍、百倍于此。战争啊,这是没办法的事,咱们得跟日本人比比,谁更狠得下心。"
马建忠只能摇摇头。
黑夜来临了,城外亮起了一些火把,人们终于放弃了回城的幻想。对他们来说,要想获得生路只能豁出去冲一把了,汉城的城墙是不可逾越的,但日军的壕沟却可以赌一把。
终于,大批的民众开始要强行冲过封锁线,阻挡他们的是一排排的子弹,很快就有上千人在混乱中倒下,再加上严重的互相挤压踩踏,人数的伤亡难以计数,尸体很快就把壕沟填满了,但日军不惜消耗大量的枪弹,愣是把这些难民给逼回去了。
这已经成了中日两军斗气的时刻,谁心慈手软,网开一面,就等于告诉对方自己不够凶狠,不够强硬。
这些可怜的难民,或者成群地跪在城墙下面,或者跪在日军的封锁线前,苦苦哀求能给他们一条生路,但中日两军都坚决不答应。
在汉城城外的黑夜里,难民的哭喊声震动了原野,仿佛是阿鼻地狱,惨不忍睹。
马建忠在城上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在波涛汹涌的南中国海上,一队悬挂旭日旗的日本军舰,正在为几艘商船护航。自从西京丸好被击沉以来,日本突然意识到战场的广阔,不得不派出山本权兵卫指挥的警备舰队,前往南海护航。由于日本在这个区域没有海军基地,不可能长时间巡逻,因此只能让商船结队,然后由舰队统一护航。在护航过程中,也经常会遭到中国军舰的骚扰。
另一方面,日本常备舰队也不断在黄海上机动,企图寻找中国舰队决战,或者拦截中国的补给船,但都没有实现。
随后在大本营的命令下,舰队司令伊东佑亨决定,对中国的海军军港威海卫做试探性攻击。10月1日,天气晴朗,耀眼的阳光把海面铺上了一层金色。日本常备舰队的12艘军舰,排成单列纵队,逐渐靠近了山东半岛外海。旗舰亩榜号上将旗高悬,伊东佑亨站在舰桥上,一身白色海军服,眺望着远方。
行驶至荣成湾以东20海里处(相当于37公里),信号兵突然报告:"前方发现舰队!"伊东佑亨立刻命令所有人员警戒。随即,早已紧张待命的官兵,立刻全部进入战斗岗位。
随着双方距离的接近,通过望远镜已经能隐约看见对面军舰上硕大的红龙旗了,伊东佑亨非常激动,盼望已久的决战时刻,竟在不经意间来到了,他立刻整个舰队进入战斗状态,军舰上警报声不断鸣响。
对面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的主力舰队,今天只是按惯例,巡逻水雷区,没想到在这碰上了日本舰队。
舰队是以两列平行纵队行进,排头的正是青龙、白虎两艘铁甲舰,舰队司令沈寿堃站在白虎号上,仔细观察着对面,下令挂出旗语,命令舰队改变队型,按照预定方案准备战斗。
中日战争的第一次大海战,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