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旅驻防延庆,二六四旅一部在你的第三防区后侧东西大岭和黄楼院一带筑起第二防线,随时增援你们。”
说着,孙元良笑着拍了拍沈修文的肩膀道:“打仗,你比我行。你沈光复是防御战的专家,你就当我七十二军的前敌总指挥,全权负责南口、居庸关至八达岭一线的防务。”
沈修文连忙笑道:“军座,看您说的,咱们七十二军还是需要您来掌舵的。”话虽然这么说,不过,沈修文打心眼里挺感激孙元良的,他的放权,能使自己放开手脚,尽情发挥,而不会受到来自上级的指手画脚。
“平津失守,虽然日本人还没有动静,但是他们的进攻路线无非就是平汉线、津浦路和我们现在扼守的平绥线。比起平焊线和津浦路大军云集,我们平绥线的防御算是最薄弱的。虽然校长已经命令高桂兹的十七军、傅作义的三十五军增援,但是他们靠得住还是靠不住还未曾可知。我们处于防御的第一线,我看最后还得靠我们自己。”
孙元良站在龙虎台上,眺望着远处的昌平县城,叹了一口气道。那里驻扎着霓虹军关东军第十一机械化混成旅团。一旦霓虹军向平绥线发起进攻,这支部队将肯定是急先锋。
沈修文在一旁笑了笑说道:“军座,虽说刘汝明的西北军、高桂兹的陕军、傅作义的晋绥军平时都防着我们中央军,但是这次日本人是要进攻他们他们的地盘。二十九军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除了打,没有任何退路。”
说到一半,沈修文稍稍停顿了一下,有些担心地继续说道:“霓虹军一旦向平绥线发动攻击,除了正面进攻南口以外,必定还会从察北、绥东同时发动攻击。唯独担心的是他们能不能顶得住霓虹军的进攻,一旦霓虹军从察北、绥东突破,张家口失守的话,那我们势必面临腹背受敌,怀来、南口一线也就失去了防守的意义了。”
“管不了这么多了。只要他们敢跟小鬼子拼就行。咱们还是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吧。”孙元良摇了摇头道。
七十二军的军部设在怀来,送走了孙元良和陈素农一行之后,沈修文回到了停靠在居庸关火车上的临时师部。正面防线,居庸关是最后一道防线,居庸关一丢,后面的八达岭、怀来县城就将无险可守。所以沈修文的师部就设在居庸关的一个山洞内,而停靠在居庸关的这辆火车就成为临时的办公场所。
回到由单独一节作为自己的办公室兼卧室车厢内,沈醉已经在车厢内等着自己了。三十一日沈醉先行到达南口后,便亲自乔装打扮去了北平一次,和隐藏在北平城内的特务处北平站接头,打听霓虹军的最新情况。
“辛苦了,叔逸。”看到沈醉还穿着长衫,戴着礼帽,沈修文知道他也是刚刚才回来。
“刚才看到您正在送军座他们上车,我就直接到到这儿来等您了。”沈醉微微一笑道。
“情况怎么样?”沈修文示意沈醉坐下来,扔了一支烟给他,问道。
沈醉先替沈修文点上烟,然后自己点上,吐出一口烟雾,神情有些凝重地说道:“霓虹军增兵了。现在北平除了第二十师团,关东军的第一、第十一混成机械化旅团外,新近又调来了第五师团和第十四师团。天津方向,从特务处天津站传来的消息,霓虹军的第十师团已经从大沽口登陆,另外还有部队正在源源不断地开来,具体番号现在还不清楚。”
霓虹军在华北开辟第二战场,对于沈修文来说一点都意外,一边抽着烟,一边点了点头。
“另外,二十九军军部和宋哲元已经撤到了保定。现在由张自忠出任冀察政务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兼北平市长,继续留在北平处理善后事宜。”
“什么?张自忠留在了北平?”沈修文一听顿时一惊,平津现在已经成为沦陷区了,张自忠这个时候居然留下来,和汉奸无异。沈修文绝不相信自己曾经心目中的抗战英雄会当汉奸,张自忠留下来显然是代人受过,替宋哲元在平津拉下的一泡烂屎擦屁股。
沈醉点了点头,看了看沈修文,皱着眉头说道:“现在,北平已经有传言说,是张自忠‘逼宫’赶走了宋哲元,在沦陷区与日本人合作图谋华北;也有人说他与日本人早就订有‘密约’,日本人不但赠其巨款,还送给他一个温柔的日本美女。不过,根据特务处北平站掌握的情况,自三十一日日本人进城后,张自忠始终没见日本人对他派出的谈判代表。而且这段时间,他一方面秘密下令各地政府官员开仓放粮,不给日本人留下粮食,同时帮助战乱中的百姓渡过饥荒;另一方面通过过去冀察政委会中的熟人和红十字会,秘密转移来得及未撒出的部队、掩埋城外数千二十九军阵亡官兵、分散隐蔽伤员,并专门派人接济安置二十九军留平眷属。”
沈修文听完,长舒一口气:“张将军侠骨柔肠啊!这个时候他留下来是缓兵之计,掩护二十九军撤退,同时也是呆宋明轩受过啊!”说着,沈修文从椅子上站起来,踱了两步道:“不行,张自忠是长城抗战的英雄,不能让他替宋明轩担这个汉奸的罪名。得想办法把他从北平接出来。叔逸,你看看有什么办法?”
“现在日本人对他监视得很严,把张将军救出来恐怕不太容易。”沈醉皱着眉头道。虽然,他对沈修文对一名杂牌将领如此关切有些意外,但是从他的内心来讲,其实也挺同情张自忠的。
“不容易也得救。这样,我让彭辉的特务营协助你。你再辛苦一趟,请特务处北平站配合一下我们的行动。一定要把张将军接出来。”沈修文斩钉截铁的说道。
“是。我现在马上再去一次北平,和陈恭澍联系一下。”沈醉连忙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