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来的请和使者,越宫璃离京之前,本来打算将他们打发了的,但他们却执意要见到皇帝,由皇帝亲手接了他们的请和书才能行。越宫璃不愿再起争端,便由他们去了,安排了人看着他们,自己便带着人马离京去了乌那山。
皇后也曾与东夷使者交涉,她作为一国之母,皇帝不在,完全可以代表皇帝来接受请和书。不知道那使者是看出了什么,还是打听到了什么,竟然还是一意坚持请和书只上交给皇帝本人,这是他们大皇的意思,他断不敢违背。皇后恨得牙痒痒,使了小手段,将所有东夷人都关了起来,谁知十天之后,东夷人便神不知鬼不觉的从京城消失了!
皇帝的死讯一传出去,边境的局势突然紧张起来。东郡海岸线上,又出现了东夷船只,却不敢靠近。柘国国君在边境立了诏书,若赫喧有损,柘国铁蹄必将千里奔袭前来相救。并表明如果天正皇帝有需要,柘国边境有二十万兵马,可随意借调进来平乱。西汉自己的局势本来也不平稳,想来威胁天正,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从未与天正建交的倭马国,却频频在北郡的浪子崖生事。好在段唯阳早有防范,都没有让倭马人踏进来半步。
而鉴元六年的这个春天,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刚刚入春,南方便连下了几场暴雨,春汛成了水灾,而北方则旱情严重,除了冬天两场不大不小的雪,竟是有四个月没有下过一滴雨了!麦子冒出芽来,嫩黄嫩黄茎细如草,长势不开。
京外的临春河水中,出现白鱼集体西游的奇观。白鱼一批批不遵时令,逆水而游,集体聚集在河湾中,似是要阻断水流一般。
京城内很多人家在井水中打水的时候打上了硕大的银鱼,抛开鱼腹之后,里面竟然藏有说天色将变大乱将至,让百姓们赶紧逃命的诗文。
而最奇怪的是两天后,据所有见识过当日景象的人说,就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那么多的白鱼,也不知道那些白鱼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聚集在这里,生生令那两日的河水都涨高了两尺。白鱼冲垮了临春河大堤,一尊通体土黄石雕刻而成的石像被冲出水面,悬落于河滩,围观的群众们捞了起来,只见石像后面竟然雕刻着一排生辰八字,说大乱之人,必沉于水。
随后官府的人就来把石像抢进衙门了。据后来的消息称,石像后面刻着的生辰八字是太子殿下的,只是太子殿下怎么会是大乱之人呢?
然后就有人传,太子之前不是带了兵出城吗?说是去救皇帝,结果反而把皇帝杀了,又把罪名推到瑞王身上。说瑞王是反贼,其实太子才是真的反贼啊!
那逃命吧?肯定要逃啊!安西王可是天正的战神呢,太子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怎么能打得赢安西王?
太子现在敢弑君弑父,将来做了皇帝还得了?肯定是残暴不仁,早就听说过太子喜怒无常,残酷无比,下人们侍候稍有不当,便是杀身之祸。我要支持瑞王当皇帝!
是啊是啊,瑞王可是皇帝最喜欢的皇子,而且瑞王平和,肯定是个不输于鉴元帝的好皇帝……
这些消息传到越宫璃耳朵里,简直火冒三丈。让刑部和京兆尹的人去查,不仅没有查出任何线索来,反而自己起了内哄!紧接着御史台、翰林院和礼部的一些业绩平平的老学究们,引经据典的折子像雪片一样飞进宫来。说他不孝,没有迎回皇帝的尸首,又着急开始对兄弟、叔父动手。说这些都是不详之兆,他这时候应该反省自己。说说皇帝死了,只是他一人之言,现在皇帝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且瑞王、安西王明显不服气,像有话说的样子,应该请他们进京,将皇帝是死是活的消息证实……叭啦叭啦……越宫璃看得怒气冲天,将所有的折子都扔进了火盆。
国玺还是没有找到,连同卫林三个太监,他的人都要将京城翻遍了,三个人和国玺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就是不见踪影。
越辳和越宫景在皇陵里,听到这些消息,对出主意的南砚平和办成这些事的华无尤、石锦泉简直又佩服又好奇。
越辳说:“不战而屈人兵,这都是高招。御史台那些人的折子就够让越宫璃喝一壶的了。”
他们的政策是敌不动我不动,毕竟真打起来,死伤的可是自己的同胞。但若越宫璃不知死活,真要开战,那他们也就只能迎难而上。
越宫景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