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开始爬官,跑官的基础和条件,因此,也就有了虽是县长却不学法不懂法不知法不用法,满脑子都是极端荒唐的东西,从来不知道正派廉洁,道德规范,遵规守纪,公平道义为何物,压根没有半点自律的意识,有样学样,变成了一个极端自私,狭窄,短见,一味置党规法律于不顾,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极端愚蠢的大无畏精神,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疯狂追求权钱交易,钱色交易,并以利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可谓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1
在信中,宛效杉十分动情的由衷感谢卻明,他说,您作为纪委查案领导,不仅仅是以查清贪腐问题为职责;您还帮助像我这样的有罪之人学会思考人生,学会借鉴先人,智者,贤达,想通问题,调整心态,提高认识,并再次全新认识世界,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兴趣,信心,您真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我恳求卻明书记,敬请您能允许我经常给您写信,我以能与您通信为荣;尤其,我真心希望书记不要嫌我打扰,恳求书记在百忙之中,能抽出一点时间来给我回信我的愿望就满足了,因为,您的思想,言论充满理性,智慧的光芒,它像明灯,能够照耀我未来的前程;像醍醐,能够使我在灌顶之后,赫然开朗。
卻明看完此信,知道了又一个因交友不慎被朋友侵蚀,带坏的事例。其实,中国真的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智慧与文明的国家,封建社会用人,往往讲求“五法”,“八徴”,假如通过以上之方法,观察到了你的细微之处的东西,由此而折射出你内心深处的智能,品质,趣味,对于用与不用,用在哪些方面,担任多大的职务,明主自然心中有了定数。
有一个故事,就是讲述被称赞为千古完人的曾国藩对即将启用人才的观察,最后做出了取舍的故事。后人是这样评价曾国藩的,“立言立德立说三不朽,为师为将为帅一完人”。他的湘军已经成为清廷主力,劲旅之后,凭他的威望和实力,完完全全可以取清廷而代之,他的胞弟曾国荃联名他曾国藩手下全体将领,写成万人书,人人俱在上面签字画押,按上手印,强逼曾推翻清廷,取而代之。
曾大怒,认为这一举动实为逆天之举,不独天下人会群起而攻之,而且将背负千古罪名,死无葬身之地!有人说,曾国藩的这个举动,也是关系用人的标准,用人的品质,用人的僭越问题。用当时的所有人的说法
,以及当时天下的形势,腐败的清廷,已经病入入膏肓,岌岌可危,但是,曾国藩从忠君思想出发,自己身为臣子,辅佐君王本是分内之事,至于取而代之,却是大逆不道,颠覆纲常,犹如触犯天条,人人得而可诛之!在这里,用人中的人,就是曾本人,倘若换成历史上的任何英雄,炙手可热到达曾国藩的境地,何须部下联名,恐怕自己早已有了称帝的勃勃野心!但是,曾国藩自律,自量,认为那是雷池,必须忘而怯步。
一天,左宗棠推荐信到了,说是发现两个将帅之才,希望主帅量才录用云云。
来人递过信件之后,一起齐刷刷退下,屏息静气,站立一旁,等待曾国藩发话。
那时时间是一个下午,天气比较炎热,曾国藩接见他们的地点,是外面的庭院,他们所站立的地方,真是大门台阶之外的凉棚之下。曾国藩看了看信,十分再郑重的收好,然后十分客气地说,自己有一个习惯,这个时间段,必须在院子里跑上几圈,几十年来雷打不动,希望二位稍待,少陪一会。
曾国藩跑了几圈之后,暗暗对二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他在来来回回的跑动当中,观察到一位始终昂首而立,目不斜视;另一位,则以为曾国藩看不到他了,一会抓耳,一会搔腮,一会儿东张,一会儿西望,偷偷回头侦察曾的动态;一双鼠眼,四处窥视,显露出十分的轻佻和浮躁。
曾国藩回到了两人面前,心中已经有了数,吩咐道,你们可以回去了,等候帅府的通知吧。
两人在曾的眼里,顿时高下立分,目不斜视者被委以了重任;轻佻者则被否定。有人问起原因,曾国藩回答,大丈夫最根本的定力就是要能够保持始终如一,保持慎独,一个随时随地不能安分守己,又心猿意马的人,岂会是一个可以值得信任,只得委以重任的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