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免会有些别的想法,特别是到了两军厮杀关键时期,万一泄气,就悔之晚矣。
钱正、穆春、曲波、于世昌、苟富贵等凛然领命。
“明日卯时初起床,卯时正用餐必须完毕!”于志龙下令,“今夜诸事繁多,汝等这就一一去吧。”
诸将拜辞,快步而去。
于志龙召来堂外候差的沂水巡检使,令其连夜统计本城旧有差役青壮,听取谢林、孔英调遣。
当初谢林辅佐纪献诚守临朐,两人可谓相得益彰,配合默契,如今此城的防御还的交由谢林主持。好在这次于志龙打算是野外退敌,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独守孤城的。若战况再不济,宁肯舍弃此城,保留实力回撤临朐,于志龙也不愿据守本城。
当夜文武诸人皆忙,于志龙则是独自端坐县衙大堂之上,静待斥候回报。
四更前后,有斥候陆续返回禀报:城西三十里元军人马不下二三千之众,旗号似乎是济南路的镇戍汉军。
“济南路据此数百里,怎的是它的兵马?”诸将不解,纷纷寻思。
于志龙这边紧锣密鼓的领军出城迎敌,行了不过二十里,前方斥候回报,进逼的济南路元廷汉军突然全体后撤,看其方向,竟似是奔莱芜,会济南了!
原来那元军万户与孙先生有约,若是沂水城这边敌众,不妨回兵,以后再做道理。这本就是益都路的事,济南路肯帮着益都路剿贼,没了清风寨,已是尽了力,没必要再孤军冒进而犯险。
特别是半路遇到的逃难的诸葛等沂水士绅,见了济南路元军喜极而泣,万户召来问询城内敌情和军力,可惜诸葛等一心潜逃,根本未及与靖安军交战,只得勉强解释城内原有石泽波数千众,粗粗估算
不下四五千,结果一下子就被靖安军冲垮,原先交恶的弥勒教众,许多也归附了靖安贼。
万户心内合计,自己所带军力不过近三千,如何抵得住对方?周围又无元军侧应,现在已有了剿灭山贼之功,还是就此打道回府吧。
言明自不敢出言邀战,默默吩咐手下收拾好细软行囊,回山寨接上兰氏,烧了山寨,数百人紧跟着元军一路撤往了济南城。
此时大都城内,一封奏章直呈入内宫深院,自有小心翼翼的太监将它端端正正的摆在了龙案左侧,正好压在了左侧一厚叠各地上表呈文之上。
“嗯,御史台的?又是要弹劾何人啊?”惠帝批示完手中展开的一封奏疏,放下狼毫小笔,另一个小太监小心的接过刚刚拟就的奏疏,抬起至嘴边,轻轻地吹干了墨迹,待笔墨彻底凝干后,万般小心仔细的当着元帝的面用印,展示给元帝看后,才合拢它,规整的摆放在惠帝阶下右侧的一张大案上。那里早已一一整齐的摆放着今日惠帝批过的各地奏疏。
未曾览阅的各地文书则是一一置于阶下左侧的几案。
惠帝自禀政以来,治国上比前几任用心多了。自从伯颜被其罢黜后,他与脱脱倒是一心多在国事,脱脱每有所呈,皆无有不允。脱脱能获惠帝如此眷隆,主要还是在罢黜伯颜中立下大功。
脱脱禀政,大权在手,笼络蒙色汉臣无数,京师、地方诸官及权勋多看其眼色行事。惠帝见脱脱渐有伯颜旧象,嘴上虽不言,心内不免产生些忌惮,不过好在脱脱关注国事,总体上还是令惠帝省心不少,这才没有产生什么表面化的争执。
这御史台最近风闻奏事是越来越盛了!若不是看在他们多少还算是尽心做事的份上,惠帝恨不能将御史台的奏疏全部搁置。
接过奏疏,展开一看,惠帝大惊,眉头紧皱。
这时江北淮东道按察司所奏。内容令元帝看了是心惊肉跳:大意是自脱脱右丞征高邮以来,一路可谓是连破贼军数十道大寨,剿灭贼军无数,如今张士诚龟缩在了高邮城,元军多次设计诱使其出城溺战,均无果。大军累次强攻,张贼等坚守不退,耗时近数十日,几无寸功。见官军攻打甚急,张贼自知不敌,多次放下身段乞降,脱脱只是不允,甚至已发布屠城令,反倒是坚了城内军民死战之心。
这一段元帝早知晓,但是后半文却是骇人。
奏章随后提到脱脱现在多与各部将佐联谊,甚至就连苗军、藏军、回回军、高丽军等辅军将帅亦是前后多次好言抚慰,数加军赏;而攻城节奏明显放缓,任凭数十万大军枯坐于城外郊野无用兵之地,日耗粮米油盐和军饷无数。
令人惊异的是太师脱脱领军剿贼,各地请示公文仍是雪片般先递往高邮,京师中枢反倒是事后被脱脱批阅后方知晓。京中风传国家官吏只知有太师,不晓有元帝的流言。
据报京师各部官僚常有密信递往高邮帐下,细言朝中动向。该廉访史甚至怀疑脱脱右丞有养贼自重,以待时机之意。
高邮战事,每日均有站赤八百里加急,递往京师。惠帝自然知晓战况变化。自高邮被围后,已经不下半月,至今没有任何取胜的迹象,渐渐朝廷上下和惠帝不免开始不耐烦。
前者御史台、中书省,甚至枢密院都有不少上奏弹劾脱脱的奏疏,不过多是集中在其权柄日重,独断专行,骄奢跋扈,不尊朝廷法度等事,惠帝览罢,姑且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