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的艺人,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
<div class="contentadv"> 即,唱片公司艺人、独立厂牌艺人,以及独立音乐人。
唱片公司艺人,通常是指大型唱片公司的签约艺人,像华纳、索尼、环球、百代等音乐巨头,以及其旗下的子厂牌签约艺人,都可以归属为唱片公司艺人。
这类大型音乐公司,不论是制作班底,亦或者是硬件水准、营销渠道,都是顶级的存在。
凡事,有得必有失。
背靠大厂,艺人和其音乐作品,更容易成为主流畅销品。
相应的,这些大厂也会吞食利润的大头。
而独立厂牌,指的是没有借助任何主流厂牌(四大)的资金,用以运营的中小型唱片公司。
这类厂牌通常都有自己的宣发和销售渠道。
虽然推广、宣传方面要差上数筹,但相应的,这些唱片公司以及旗下的签约艺人,分到的利润也会更多。
最后的独立音乐人,指的是没有与任何唱片公司、独立厂牌签约的艺人。
从制作到发行,全靠自己。
独立音乐人的好处是大部分利润都归属自己,但坏处也很明显,没有幕后推手,基本很难被大众熟知。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唱片公司艺人可以分到五分之一的蛋糕,独立厂牌艺人可以分到二分之一的蛋糕,独立音乐人能分到三分之二。
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唱片公司艺人的蛋糕尺寸都是那种巨型蛋糕。
哪怕只能分到五分之一,其分到的蛋糕尺寸,也要比独立厂牌、独立音乐人多得多。
陆远进军欧美乐坛,初衷很庸俗。
捞钱。
快速、省心的捞钱。
所以,独立音乐人的选项,首先被他排除在外。
一个亚洲面孔,隔着上万公里发唱片,即使质量极高,顶多也就收获一批死忠粉丝。
而在唱片公司和独立厂牌之间,陆远个人更倾向于前者。
主要是省心。
从无到有运作一个独立厂牌,哪怕陆远手握王炸,也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这里的三到五年,指的是全心全意投入,不做其他事的情况下。
重生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时间!时间!还是时间!
有三五年的时间,他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赚的更多。
所以,陆远准备签一家大型唱片公司。
环球唱片,目前是他的首选。
这一次,陆远走得是大伯的路子。
环球唱片和SMG有着深度合作,我型我秀,正是SMG和环球唱片合力打造的。
从我型我秀出道的选手,大部分都签在了上腾娱乐旗下。
而上腾娱乐,是由环球唱片与SMG共同出资创立的综合音乐公司,其中,环球占股51%,SMG占股49%。
严格来说,现在并不是加入环球唱片的好时机。
前环球唱片大中华区总裁,因为卷入一场不可描述的事件,此案涉及盛大、新琅,影响不小。
迫于压力,前环球唱片大中华区总裁,引咎辞职。
此事不仅关系到他个人,在环球唱片大中华区内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动荡。
其实,都说外国人不懂人情世故。
这句话是不太准确,如果老外一点也不懂,为什么聘用许之伟担任环球唱片亚太地区总裁?
许之伟老丈人刚刚有点出事的苗头,环球唱片又为何火速解聘许之伟?
不过,环球唱片大中华区的动荡,对陆远的影响不大,因为他签的是英文专辑唱片约。
环球唱片大中华区,只有引荐和背书的作用。
有大伯的这层关系在,陆远多多少少能掌握一点谈判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