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的妹妹。”
周光这番话让黄意由衷地佩服其仗义厚道,他赞许道:“贤弟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是古道热肠之人啊。佩服,佩服!”
二人聊着聊着,时间已近晌午,黄意吩咐仆人准备饭食。周光听说后,打趣地说道:“兄长且慢,我们方才已经喝过酒、吃过菜了,再吃饭的话,恐怕算逾制了。按照大汉礼仪,天子一日四餐,诸侯一日三餐,平民两餐。兄长您和我都算不上诸侯吧?既然不是,怎么能多吃一餐呢?切不可因为款待小弟而使兄长落下不遵礼法的恶名,小弟实在惶恐不安。”
黄意听后将挹酒的勺放回酒樽,抚掌哈哈一笑道:“贤弟此言差矣,我们方才只能算是饮酒而已,没有大鱼大肉大快朵颐,算不得正餐,因而不存在逾制之说。”他顿了顿,反问道:“贤弟家中无论何时来客也要遵守这些规矩吗?”
周光听后,摇摇头说:“有时客人路途遥远,来到寒舍时碰巧小弟刚食过不久,我总不能在自己食已果腹的情况下,让客人饿着肚子听我寒暄吧,如果那样的话,也显得太虚伪了。孔夫子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到底怎么个乐法?小弟窃以为:朋友既然从远方来,路途遥远,一路奔波,疲惫辛劳,饥肠辘辘,最好的乐法是少不了饮酒!吃肉!所以,重新烧薪做饭,举杯劝饮,对规矩偶尔灵活一下不成问题——不仅仅是吃饭,其实生活中方方面面许多事情,都要合乎礼仪规矩,但对礼仪规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变通,这才显得合情合理,否则,就不近人情了。
这里有一个故事,相传韩信未得志时曾寄食于下乡南昌亭长家里,亭长的妻子很讨厌他,一大早就做好饭吃了,等到‘食时’韩信来吃饭,已经什么都没有,真是失望极了。”黄意听后,心想:男人不混出个模样还真不行,这不仅仅是吃没吃上饭、饿不饿肚子的事情,也是男人的尊严、面子问题。
他对韩信这个曾经叱咤风云人物早年的落魄遭遇既有些同情,也有些忍俊不禁,他此时已经颇有些酒意,摇头晃脑地说“食时,食时,《论语》有言‘食不时不食’——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但是《太史公书》记载项羽听说高祖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即使是普通百姓,礼仪规矩偶尔破一破无妨,没有人会追究。再说,你我二人在此聚会,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里没有人会去告官,有司怎么会知道我们多吃一餐少吃一顿的事情呢?再说,他们即使知道,会有闲工夫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吗?毕竟我们没有把嘴伸到别人家的锅里,贤弟你说对不对?”
“妙!妙!在理,在理!”周光听后,非常高兴,在酒的刺激下,二人说古道今,借题发挥,互相抬举,惺惺相惜,兴致越发高涨,黄意提议道:“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贤弟与我义结金兰,胜过骨肉亲!欢聚当作乐,斗酒催豪情。一日无二晨,盛年足珍惜。我们今天放一把,纵一回,何妨?何妨!”“诺!”二人哈哈大笑,高声呼唤小玲和怡然分别来到自己身旁,二人各搂着美人的纤腰,贴着她们粉嫩的脸,引吭高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小玲和怡然被二人的酒气熏得难受极了,但是不敢得罪她们生命中的“贵人”,只好强作欢颜,黄意、周光二人饮美酒、食美味、赏美人,偎红倚翠,畅舒胸臆。特别是周光,由于不堪官场的尔虞我诈,营私舞弊,草菅人命,果断地辞去督邮之职,在朋友的引荐下,赴太学任职,但是,到太学不久,颇为失望,在失望中更加义愤填膺。
说起他去的太学,其实渊源于汉光武帝时。刘秀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后来汉明帝刘庄还到太学行礼讲经。汉顺帝永建元年,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其后,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