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唐第十四章罪孰大焉太和五年,十月丁亥,申正二刻。
长安,大明宫,清晖阁回廊。
寒梅傲立,含苞待放的骨朵上还缀着些今晨落下的细雪。
清晖阁回廊栏杆旁,有一个孤单的身影……
“臣,安定牛思黯,恳请陛下,将此案交付外廷,覆按详查……”
“臣,京兆尹崔琯,请陛下详查!”
“臣,大理卿王正雅,请陛下详查!”
“臣,工部侍郎郑覃,请陛下详查!”
延英殿中,群臣的苦谏久久回响……
天子脑海中交替闪现的,是马存亮的泣不成声,牛思黯的眼光诚挚,还有隐藏于余光中,王守澄的阴陟笑容。
所有人都在试图告诉自己真相,而自己却选择了相信谎言……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天子苦涩地冷笑一声,这句话当初正是自己对臣下说的。
然而落到自己身上时,结果却又多么讽刺……
天子目尽远眺,表情竟好似发怔一般。他看到的,是僵冻的太液池,是覆雪的蓬莱阁,是天地皆白,是孤雁南归,初冬萧索,一片肃杀。天子默默抬起臂膀,妄图凭空抓住什么,握住的却唯有冰凉的空气。
“穆卿,已经不在了啊……”
天子轻叹一声,口中随之呼出一团白汽,带着浓浓的无奈,随风消散。他抬手解下披在肩头的貂绒,任由寒风扫过单薄的肩头。
“陛下,注意龙体啊!”一个忧虑的声音传来。
在天子的身后,是一名年近四十的中年人,身材颀长,下颌生有的一部美髯随着动作垂下,在夕阳映照下泛着些油光,一看便知下了功夫做过保养。身着一袭深青袍服,腰佩镶有铜銙的银带——这是正八品的服饰。在中年人的袍袖处,环有乌色的配饰,象征着御史台。
天子本亲自遣散了臣僚,但当他踱至中书省时,却只见此人留守其间。
曾几何时,穆庆臣……也是这样吧。
他总是喜欢在旬休之日流连中书,直至水漏流尽,方才离宫归家。后来吾拔擢他为翰林学士,问起古之忠义贤俊,也常常待到深夜方归……
天子眼眶深处有了几分酸涩,轻声问道:“爱卿叫什么名字?”
“回禀陛下,臣乃监察御史,汝南周墀,长庆二年进士。”
周墀俯下身去,郑重地拱起手来,声音抑扬顿挫。
天子那边有了片刻的沉默,良久,天子徐徐转过身来。
“周卿以为,朕可比前代何主?”
周墀答得不假思索:“陛下御极五载,手不释卷,恭俭求治,立志太平。左右臣僚尽看在眼里,臣私以为……陛下尧舜之君也!”
“尧舜之君……”
天子垂下眼帘,轻叹一声,嘴角扯出的笑容不无自嘲。周樨稍稍抬头看去,竟见天子神色黯然了下去,眼角随后泛起点点泪光。
“朕怎么敢自比尧舜,之所以问卿,是想知道……朕何如周赧、汉献?”
“这……”
周赧王、汉献帝,那是何等君王?
天子的话,惊得周樨汗水涔涔而下,立刻下跪伏地顿首:“彼亡国*之君,陛下何以……?”
伴着天子一声长长的叹息,一滴清泪自龙眸滑落,在周墀面前的青石板上洇出水渍。
“周赧王、汉献帝受制于权臣强藩,而朕……却受制于家奴。若如此说来…朕连彼亡国*之君,尚且不如啊……”
“陛下……”
周樨如何不知天子口中的家奴为谁人,闻言竟也哑然失语,唯有将前额久久地抵在冰凉的地面。
“爱卿没有说错,”天子声音颤抖着,咽泪装欢般强挤出个笑容,“朕……是读过很多书。最喜读我朝列圣故事,平生夙愿乃是重现我大唐贞观、开元盛世。”
“……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