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将功赎罪,若皇上应准,还可为万全之策。我与侯知府亦感宋寨主随征方腊颇有为难。但眼下若不如是想,一旦事后朝廷要征,我们两人却是做不得主,你等却也不能再反复,况此事已有先例,敷衍不得。大丈夫择机而断,干万果决行事,不遗终生之憾。此事宜早不宜晚,拖下去只会越来越棘手,如何应对,还请宋寨主示下。”
宋江听张叔夜说得仁至义尽,颇有情理,自己实是无话可说。但如若答应,众家弟兄本来与方腊一样反贪官除污吏,一旦势衰,随即调头相向,哪里还有是非、属英雄所为?只怕难以服众。有道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转身倒戈相向,不知有多少兄弟誓死不从。皇帝是否允准还在未决,若再不允准,那才是白费心机,徒增笑料,哪里还能再反复?
若不答应,卢俊义等三十多兄弟、两千人马被围旱船之上,粮草将尽,救兵却无,命悬一线。余下两千人马杯水车薪,更不足以对抗上万精壮禁军。眼下官军围而不攻,已是给了时机,旨在迫降。想到有兄弟可能誓死不从,宋江哪里敢迟疑?心下一横:“也只有如此这般。”
宋江抬脸向二位知府道:“大人请放心,招安事皆成!余事如何办理,再请示下!”
侯蒙道:“我已上奏当今道君皇帝,当先招安,随征方腊。虽一时不允,也是事关朝廷颜面,阁下若愿招安,我与张大人誓将拼死以保,诚不相欺。”
叔夜道:“招降书需宋寨主具结上复朝廷,所有人等均要编入官兵队列,唯朝廷差遣是用。若朝廷仍有所不准,恐劳烦宋寨主东京面见朝廷。”
宋江笑道:“宋江既已决心招安,自是甘心就范,凛遵号令,我自具结降书,进京面见皇帝。不要说见一个皇帝,见十个皇帝我也应下了,怕是那皇帝千金之体不愿见我。此事千真万确,没有丝毫含糊。只是所有人等,愿者编入官兵营中,有的弟兄或有不愿,还请张大人允准可遣散归田,决不反复。”
张叔夜见宋江说得果决,心生感动:“宋江反叛头目,甘于束手就擒,面见朝廷,自然是为其众家兄弟。”当即答道:“既如此,梁山众英雄归顺朝廷,随征方腊,或有不愿,尽可遣散回家,但不可再有反复反抗官府。张叔夜与侯大人上报朝廷,定当维护诸位周全。”
宋江见张侯两个知府明白应承,当即说道:“既如此,眼下我驿馆一往,修书安排卢俊义等招安,明天一早便让戴宗兄弟送了去。”
然后向侯蒙一笑:“我一天跑得饥了,您家贤侄却要向您老人家讨顿酒饭来吃。”侯蒙大笑:“如此则两个老朽陪你一醉方休。”
侯蒙令人带了宋江等人进了驿馆,宋江私下写了书信严实封好交于戴宗,然后再回大堂吃酒。
宋江等见侯蒙深更半夜果然备了好酒饭,大是感动。
一坛古井贡老酒既上,宋江起身端起第一杯酒,道:“我在这里代众兄弟们谢谢侯大人、张大人。两位大人既念我师门情谊,又念与晁知府旧交,爱惜宋江弟兄,两次相助,百般回护,宋江感激不尽,自己立时便降,答应随征方腊。众兄弟或要编入官军队列,或散去归田,再不起事。其他弟兄随征方腊之事,我却不能打包票,有的兄弟怕不愿意,幸好刚才两位大人已答应的,各人自便,不能强迫。我兄弟们都是乡野封夫,多不愿做官,其随征方腊之事,本来长者明示,不该不听,但方腊起事有因,朝廷不喜,我们与之却惺惺相惜。话复前言,我第一杯酒先行谢了。”
侯蒙张叔夜同道:“但凡能化干戈为玉帛,多大事体都着两个老朽去做。”以后两人果然竭力保全宋江兄弟们,侯蒙还因此求做东平知府,可惜偌大年纪却死于上任路上。
宋江再端起第二杯酒,慨然到:“当年我与晁盖哥哥领众家弟兄梁山起事,却非为些许恩仇,图一时痛快,更不想占山为王,裂土分疆。只因公田事多有不公,官府步步紧逼,绝人生路,不得不反。但与官府对垒,百姓难免遭殃,我们也十分不愿。幸晁盖哥哥为兄弟与百姓计求全大事,消解仇恨,再蒙张大人尽力周全,众家弟兄重归田园。第二杯酒我敬张大人与晁盖哥哥。”说罢一饮而尽,叔夜端杯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