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
他觉得感情不一定是生命的唯一,也不一定是最高的价值和信仰。
李宅成做不到他父母所希望他去做的,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一个稳定的婚姻和家庭、有健康的后代等等。
他知道他父母的观念,稳定、平安是一切,但他却不认同。
他是叛逆的,从小就是,随着年龄,这种叛逆反而进入了他的骨子里。
他不喜欢这社会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习惯了的、普遍了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他要自己去想,要独特,要个性,要信仰,也更要自由,因为只有自由才能放纵地去追求。
也许有人会说李宅成这样的人会有这样奇特的想法,是因为他没有吃过苦,没有挨过饿。
这种看法李宅成也不反对,但他觉得没有必要。
如果真的经历了那种,甚至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的痛苦的影响,他觉得并不是好事,因为时代已经变了。
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不愁温饱的人不应该过分地想象处于穷困饥饿的人应该怎么过。
并用穷人们应该怎么过的规则来要求自己也应如何过,难道人类的文明就只限于解决饥饿?人活着难道不能有更高的追求?
也许有人会认为像李宅成总这样想的人太自私。
但自私是什么,无私又是什么,李宅成想不透。
人活着能清晰地感受到的就是自己的感觉,喜乐是自己的喜乐,哀痛是自己的哀痛,幸福是自己的幸福。
人能清晰感觉到的就是自己心里的感觉,别人的痛苦只能感受到那么一点点。
不遵照自己的意志而活,却让自己的身心都主动或被动受别人或群体的影响,被别人或群体支配,一辈子不开心,那是自私,还是无私?
即便是因为亲人或朋友。
世界是鲜活的,因为人是鲜活的;世界死了,因为人已经死了。
即使永远存在的客观世界,但对于如果已经永远消失的主观,又让这个主观再怎么去觉知、怎么去感受呢?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宅成或是不道德的,又或是道德的。
不管道德不道德,李宅成是非常喜欢“道德”这个词的。
但他认为道德是一种境界。
千百年来的儒,唯孔子一人;千百年来的道,唯老子一人;千百年的佛,唯释迦牟尼一人。
后人没有人再在儒、道、释上能做到或者超越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
那是因为那些境界都是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他们自己的。
别人和他们不同,至少从出生的基因到成长的经历以及现在的环境都不同。
不管怎样,李宅成此刻已经是早就抑制不住他内心里的冲动和想法。
他觉得他要是不再实际做点什么,他就会真正疯狂,会变成如今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疯子中的一员。
他心里大喊着:自由!自由!
要更广阔的空间,更宽阔的视野。去翱翔,去倘徉。
去追寻那无法言明的内心冲动,去探寻那朦胧的理想,和寄托自我的精神信仰。
他已经忍不住了,抑制不住了。
于是,他计划了元旦之前离开。
他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辞职文件,也写好了相关的信件。
他已决定彻底豁出去了。
一周后,在元旦即将到来的前天,他踏上了旅程……
新的一年将要开始,也意味着他的人生将要展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