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我们中埋伏了!”开始有南匈奴的叛军意识到情况不太对劲了。
但即使少数人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埋伏,却也没办法阻止身边的战友源源不断的冲入项羽这边的大营之中,漆黑的大漠草原之上,众多的战马呼啸、士兵喊杀与交织在一起的火把亮光,以及纷飞的鲜血与惨叫声,这一切构成了这一刻的这幅画。
多年之后项羽让人将这一幕真的画了下来,当然到了那个时候还有不少别的重要时刻被画了下来,画师根据项羽的回忆和描述将一切绘制出来,那些画画得是否真的很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们代表着一些对项羽而言十分重要的时刻。
项羽率兵从侧翼杀出,他的首要目标是集中兵力绕后攻击大营的入口,从而暂时切断大营内与大营外的南匈奴叛军之间的联系,一旦成功做到这一点,进入大营之中的敌人就处于四面被包围的状况,所谓兵无常态水无常形,很多时候在战场之上也要让士兵做到像水一样可以迅速的聚集与扩散,构成有利于自身的战斗阵型。
先前项羽在训练手下士兵的时候将他们分别以两人作为一个单位进行训练,而此时就是检验这种战术布置的绝佳时机,每个作战单位之中的两个士兵各自持盾与矛,相互之间背靠着背分别对抗位于两侧的敌军,一边将已经进入营地的南匈奴叛军死死的围困住,一边则阻止在大营外的其他南匈奴叛军支援。
这种战术非常的冒险,因为事实上这也导致每个作战单位都将会承受极其巨大的压力,需要同时面对来自于两侧的压力,因此这个战术并不能够一开始就使用,而是需要项羽先率领一支尖头骑兵部队将敌人的阵列冲出一条足够宽的口子,然后再让这样两人一队的作战单位进入口子之中。
并且一旦某一处顶不住压力,就需要周围其他作战单位继续顶上去,项羽部队的大营说小不小,但说大也不大,里边同时站上数百人就已经有些拥挤了,就更加缺少让骑兵部队发挥的空间。
南匈奴叛军最擅长的自然还是马上作战,尽管项羽这边所率领的两百人也是从他自己所训练的五百骑兵之中挑选出来的两百精锐,但他们毕竟年纪太小,作战经验也几乎没有,在大漠与草原这匈奴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上与他们进行马上作战,毫无疑问是难以占到便宜的。
因此项羽才会想到如果能够诱使这些南匈奴叛军的骑兵进入到一个空间有限的区域内,在那种紧促的环境之中骑兵难以发挥自己的机动性与冲击力优势,使用持盾矛的步兵从四周死死围住敌人的这些骑兵,再配合上弓弩在高处不断杀伤和消耗敌军有生力量。
这些南匈奴叛军的骑兵在马上就成了活靶子,不管箭矢是直接射中战马还是马上的士兵,都相当于能够直接消灭掉一个南匈奴叛军的骑兵,那些从马匹上掉落在地上的士兵在相互周围其他战马的践踏下恐怕连尸体都会变得不那么完整。
“你们跟着我一起冲!”项羽大吼一声,纵身跃上胯下良驹,挺起轰雷枪就身先士卒的冲杀了出去,在他身后是一支二十来人的骑兵队伍,他们就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