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过后,谭五贯和孟十一新婚燕尔,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候,二人同在老谭家长住下来。
谭大妈吃了新媳妇儿茶,这些天都容光焕发,逢人便是如沐春风地笑。
“夫人,啥事这么高兴?”后厨的嬷嬷一边洗着菜,一边朝她问道。
谭大妈装着酱菜,笑道:“老五成家了,老六就不远咯。”
嬷嬷笑道:“上次还听夫人说舍不得七小姐出嫁,现在却盼着六少爷娶妻。”
谭大妈站直身子,捶了捶腰,扭了扭脖子,“那不一样,我就小七月这么一个闺女,当然舍不得。”
嬷嬷甩了甩菜上的水,说道:“夫人真是好命,儿孙满堂,其乐融融。”
谭大妈拿了菜篮子放在她身旁,笑道:“嬷嬷也好命,我听说你几个女儿都嫁得好,现在日子也过得红火。”
嬷嬷脸上满是笑,低着头不好意思说道:“的确是红火,不过比不上夫人。”
谭大妈将她洗完的菜放进篮子里,“这儿女呀,不求他们大富大贵,只求他们这一辈子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你别看我大儿子是将军,我可是天天晚上都在求神拜佛,希望咱们大魏一辈子都不打仗,这样,我儿子就不用上战场。”
她说着,又想到了以前谭一两在边境参战时的心情,长叹一口气道:“这一旦上了战场,那半条命在阎王爷那里。”
嬷嬷放下手里的活,安慰谭说道:“夫人,谭将军军功赫赫,为了我们大魏立下汗马功劳,也算是功成名就,名留千史。”
谭大妈抬头,无奈的笑,“是啊,这样想,的确是心里舒服许多。”
她话落,缓缓起身道:“嬷嬷,过些天,我们要回封平村一段时间,府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嬷嬷笑着点头应道:“好的,夫人。”
谭大妈想了想,走到后厨朝里头看了一眼,说道:“五贯家的媳妇是大梁人,不怎么吃辣,这些天我们不在的话,这菜里头你都少放点辣椒。”
嬷嬷擦了擦手,来到她身后,笑道:“知道了,夫人,我听说了,公主她喜欢喝汤。”
谭大妈笑着点头,“我到时候让莫焦两兄弟送些海参燕窝来,你每天炖一点她吃,这孩子前段时间从周县千里迢迢赶过来,估计也吃了不少苦。”
嬷嬷连连点头,“记下了,夫人。”
谭大妈随后又指着院子里的鸡蛋,嘱咐道:“慕白家的息儿还小,真是长身体的时候,每隔两天你就让小厮送些鸡蛋过去,送的时候记得让慕白也多吃一些,上次来,我见着她瘦了。另外,九儿家三个孩子都在学堂,什么也不缺,得空了,你就把四文新织造的布料送一些过去,昭贞那孩子现在也大了,得穿得好一点才行,不能让京城那些贵女们瞧不起,顺便把家里的母鸡给九儿送一些过去,她向来舍不得吃。”
嬷嬷听她唠叨了好一会儿,捂着嘴笑道:“夫人,你对你几个儿媳妇真好,以前我在柳府的时候,那家夫人天天就等着儿媳妇们一个个来奉茶,平日里不是挑三拣四,就是阴阳怪气,像夫人这样的好婆婆,京城怕是找不出几个来。”
谭大妈转过身,一边朝酱菜坊走着,一边说道:“这儿媳妇嫁进来,不就是女儿吗?我把她们当作自个女儿来看,当然上心了,更何况我家的儿媳妇,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好儿媳,我不对她们好,对谁好?”
“说得没错,我瞧几个少夫人都很孝顺。”嬷嬷附和着点了点头,脸上满是羡慕的笑。
谭大妈和嬷嬷唠叨了几句后,笑盈盈走进酱菜坊,准备把东西都交代好后,就跟谭老爹回封平村。
谭二钱和他们商量好,让谭老爹和谭大妈先回封平村把地安置好,等有了地之后,谭二钱再派人来建房子起炉灶。
谭大妈和谭老爹带着小七月,坐了船准备走水路回封平村,他们动身之前,谭三元因为上次小七月遇刺一事,特地派了绿鸳跟在她身边。
绿鸳平日里瞧着文文弱弱,但是身手一凡,一个人可以顶数百个侍卫。
不过就算是这样谭三元也不放心,还派了两个暗卫偷偷跟着他们。
所以他们一路上还算是安全,不过就是多了一个跟屁虫。
“绿鸳姑娘,你喝不喝热米酒。”
司徒羽穿着一身兔毛袄子,推开船舱的门,手里拿着一壶热好的甜米酒。
绿鸳正帮小七月烧着炭炉子,一边堆着炭火,一边抬头笑盈盈道:“八殿下,奴婢不喝酒,你自己喝吧。”
司徒羽见着她不喝,低头看向正在烤火的小七月,笑道:“七月小姐,你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