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状,一并跪地,高呼:“高子,开恩呐!”
高府的仆役与卫士这下绷不住了。毕竟是太子,毕竟是国卿冢子,这二位贵人在面前跪下,多少还是会发怵的。
除了跌跌撞撞跑去通报的,高府之人也齐刷刷跪下。
不一会儿功夫,高子公孙受小跑着过来了。
白花花的山羊胡子一颠一颠。
如果只是诸儿一人,或是国仲一人来此,公孙受亦不至于如此着急忙慌。这二人加上自己正在被吊打的儿子,就是未来的齐国。就算是权重如他高子,就算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也不能无视下一代的齐国执事们的一致声音了。
公孙受也缓缓地跪了下来,向两个年轻人致礼。
“君子、国氏子...”
诸儿将公孙受扶起,道:“岂敢受长者此礼。”
仆人们见三人顺次起身,如大赦般松了气。高傒的仆人机灵地将主人放了下来。
“高仲情况如何?”诸儿急切地问道。
“不省人事,只是还有气...”
仆人们七手八脚地将高傒抬进房内,公孙受却引诸儿与国仲前往正厅去了。
“恕我直言,君子将兵戎之事想得太过简单了,”公孙受与诸儿对面跪坐,国仲在一侧旁听着。膝下铺了软垫,这可比高府门口的硬地舒服多了,“先前卫国州吁之乱,弑君自立的州吁被卫国国人杀死,正是因为不爱惜民力,滥施征伐,导致民怨沸腾,一朝身首异处啊。”
“量我齐国之力,国土虽大,物产却颇为贫瘠,缺乏矿产,我齐师缺乏军械,兵戈不利,土地多为盐碱地,费力多而产出少,我齐师粮食不足。既乏军械,又缺粮秣,如何作战?我齐国数十年来从不大动干戈,至多跟随郑军壮壮声势而已。以郑军之强,尚有宋、陈、蔡、卫围新郑东门之役,我齐师缺乏实战经验,倘若碰上硬仗,恐怕士卒早就一哄而散了,这又如何能交战?”
“更何况,自先公庄公以来,我齐国休养生息,庶民、百姓安居乐业。国君嫁女于诸侯,为忠厚长者,诸侯有事,则从中调和。以今后计,可嫁孟姜于鲁,嫁叔姜、季姜于郑、卫,君自娶于周,则天下诸姬为我姻亲,邻国相安无事,岂不美哉?”
嫁孟姜...于鲁?
诸儿回过神来时,佩剑已然握在手中,剑锋正指向公孙受的喉咙。亏得一旁的国仲及时按住了诸儿的手,才没有酿成大祸。
一撮白胡须轻飘飘被风吹起,恰好贴在诸儿的脸上。
公孙受僵在那里。活了这么大岁数,这场面是真没见过。
“高伯,失礼了,”吓到了老同志,诸儿抱歉地笑了笑,收回佩剑,架在自己的手上。
锐利的剑刃割开手背细嫩的皮肉,殷红的鲜血沿着剑身流到护手,积攒成一滴,随即坠落下来。寂静无声的高府正厅内,血珠落在案几之上,声音格外分明。
“以此血为誓:若使我妹嫁于鲁侯允,他日使我死于此剑之下,头悬于临淄东门之上,尸身剁为肉泥,天地鉴之!!”
在后世高平陵之变、司马老贼指洛水为誓之前,发誓好像还是有点用处的。
太子的态度已经摆明了,再说下去,恐怕真要闹到不死不休的地步了。公孙受叹了口气。
“高伯之教诲,我铭记于心。告辞。”确实,公孙受所言,皆是齐国面临的现实困难,虽不能知难而退,却也不能假装问题不存在。无妨,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
“太子如此刚烈,于国是福,抑或是祸?”公孙受倚着高府的大门,望着车驾远去扬起的尘土,“子仲交了两位益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