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六章 林枫的粗浅办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这其中难民的私产并不会被收缴,家资颇丰的难民也可以自己花钱去宁远城里租住房屋,但前提是他们的孩童依旧要接受这份救济,依旧要遵守这份记分规则。

    目前来说,1个工分等于一碗米粥,按照宁远城如今的实际情况,大概算下来差不多就价值1个铜板左右。

    毕竟大量难民涌入,物价已经出现了变化,加上林枫让袁崇焕临时实施了军管,宁远城又没有太多居民,几乎都是军户士兵,所以价格调控方面还能保持相对稳定。

    这个价格自然也有林枫一厢情愿的部分,毕竟这种情况下,真的拿出一个铜板未必能够买走一碗米粥,粮食金贵,周边因为战争早就开始疯狂涨价的粮食价格也让很多原本不需要逃难的百姓跟着来到了宁远。

    能够维持这个体系的另外一个原因其实还是山海关至锦州一线早有物资储备,这其中官府的粮仓,军队的仓库以及士绅商贾提前在这里储备,为了战后发财的物资让这一地区暂时不会因为物资短缺而出现问题。

    区别在于这个涨价的空间被林枫用唐人信誉给压了下来,在无数次向士绅商贾以及地方实力派承诺可以给他们提供唐人商品,并且是按照一定溢价的价格给货,或是给这些人的后代前往台南读书的机会等方式,林枫最终只是用了个战前物价一倍的价格就稳定住了市场。

    商贾和士绅们也没有因为奇货可居就真的敢在这个时候囤积居奇,倒不是他们发了善心,而是一旦价格超过林枫给出的范畴,林枫就会通过袁崇焕给对方传话,摆明了告诉对方,如今他这位东港总督正是需要支持的时候,不指望谁雪中送炭,但也不希望有人借机给他制造麻烦。

    雪中送炭的人林枫会给相应的补偿,落井下石的人,林枫保证大唐的军队一定会让这些人的九族团聚,不管你的背后站着的是谁。

    这种威胁很有效果,至少大家族在如今的情况下并不想得罪唐人,尤其是辽东局势败坏,他们急需后路的情况下,唐人或许是个比大明更好的选择也说不准。

    而那些在朝中有着深厚背景的家族也不愿意得罪林枫,一来没必要,人家已经给了一倍的价格,无非就是这次囤积居奇少赚了一些而已,可谈不上亏本,事情做的太绝,他们还真就不敢保证唐人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越是在朝中背景身后的家族对唐人的了解程度越深,他们很清楚林枫本人就是唐人内阁和五大院之下的第一人,还有个未婚妻是唐人司法院的院长,那可是比拟大明内阁的存在,甚至某种程度来说,大明内阁也不见得有人家的权柄更高,得罪这种人完全没有必要。

    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林枫给的补偿确实让这些人非常心动,唐人的很多商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可以说谁能先拿到货,谁就能赚到更多的钱财。

    从这个角度来说,林枫给出的一倍价格其实还是给高了,因为唐人的商品溢价更高,只要能给他们货,这些人稍微一转手,南京城一个地方就能把价格涨到十倍甚至百倍的地步,可以说林枫只要肯给货,这些粮食物资白送给林枫,这些人也不会亏,甚至依旧会赚。

    300万元招募10万流民是台南给出的标准,林枫所作的无非就是调拨一下资金比例,用更少的钱财救助更多的难民,然后用标准内多出的钱财在台南订货,利用加价的方式更早拿到货来补偿给那些士绅商贾。

    算来算去林枫和乔羽并没有在这次救助辽民的行动中赚到太多的私利,但事情显然会办的更好,能够归心的辽民会更多,甚至可以通过这次的行为给大明百姓传递更多的信息,通过民间流传的方式让更多大明身处水深火热的百姓知道绝望中还有唐人的地盘给了他们一丝希望。

    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引起大明的不满,但是从大局角度出发,孙承宗又不得不顶着无数御史言官的弹劾来给林枫开后门。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孙承宗是真的不忍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又得不到大明的帮助。大明可没有足够的钱财来救助这些百姓,而且就算有钱,款子批复下来也未必能用在百姓身上。

    二来在孙承宗给天启皇帝的密信中,孙承宗还提及了不使辽民投建奴,大明许对唐人忍让的观点。

    在孙承宗看来,大唐才是大明真正的对手和敌人,但在建奴危机解除之前,大明反倒是没有余力再去招惹唐人。

    忍一时或许可以先易后难,万一操作不当,那可是有可能导致大唐和建奴联手来瓜分大明的,大明可承受不起灭国的风险。

    用孙承宗的话来说,大明现如今需要的是实际放弃辽东,包括百万流民,以此来确保山海关防线可以得到加强,大明势力彻底退出关外,让大唐和建奴心生嫌隙,二虎相争,大明渔利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事情可以这么做,却不能有丝毫的文字和话语流传出去,所以孙承宗希望朝廷能有一个态度,那便是对林枫的行为暂时不予回应,并且安排锦衣卫密探混进难民队伍,等流民被唐人带走之后,逐步渗透到大唐的每一个领地里,将来清算建奴后再启用来对付大唐。

    孙承宗的做法和计划算得上是老成谋国,不拘泥于礼法和道德,而是一切出发点都以大明如今的实际情况来做考量。

    但问题是天启皇帝信任自己的老师很容易,要让那些内阁重臣和御史言官们也接受同样的计划,这件事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天启皇帝很聪明,至少是要比他那个弟弟聪明许多,因此即便天启皇帝年岁不大,这位被史书定义为木匠皇帝的大明天子还是做出了接受孙承宗计划的选择。

    于是乎就在御史言官们纷纷弹劾孙承宗,内阁重臣们装聋作哑的时候,天启皇帝居然把那些弹劾孙承宗的奏折全部留中,以‘不通政务’的理由给挡了回去。

    而在做了这件事之后,皇帝更是密令魏忠贤从内帑中抽调了20万两白银秘密给孙承宗送去,同时皇帝也下令户部调拨天津卫运河粮仓数万石粮食紧急北运山海关前线。

    美其名曰‘加强山海关军备’,实际上反倒是密令孙承宗用这笔钱财和粮食救助辽东难民,以此来和大唐争夺人心。

    说白了皇帝知道这个时候不适合与唐人公开撕破脸皮,所以硬着头皮也要把唐人争夺人心的忌讳给暂时性遗忘,而是选择堂堂正正的用救助难民的方式来和唐人对垒。

    说不上好与坏,只能说这个时候的天启皇帝还是很有魄力的,他那个死鬼老爹在位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他爷爷万历皇帝驾崩之前积攒的内帑还没有被花光,他手里还有余钱可以用来做这些事。

    只是天启皇帝终究还是年轻,他暂时还不清楚文官勋贵对于皇宫的关注和皇宫泄密的程度到了如何令人发指的地步。

    因而就算是魏忠贤私下安排人手去给孙承宗送钱,内阁还是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只是这一次内阁重臣们依旧选择了闭眼不看,不支持也不反对,就这么看着皇帝和他的老师把这件事做了出来。

    其实这算是皇帝与大臣们的一种默契,大家其实都很清楚这个做法是对是错,更清楚自家的体系其实已经不那么好用了。

    之所以不支持是因为内阁们并不希望皇帝越过他们来做事,这在无形中是在收回他们手中的权柄,只不过这一次内阁换了一种反对的方式而已。

    不反对也是一样的道理,内阁重臣们也被广宁之战的结局给吓到了。养寇自重谁都会,但前有李成梁养寇自重失败,建州女真崛起,辽事糜烂,事情已经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所以在内阁重臣看来,这未必不是一次反击建奴的机会,他们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通过一次打压就可以让建奴安稳的留在辽东,不会有机会涉足关内,进而依旧可以让他们继续玩那套养寇自重的把戏,继续把辽饷当成自家的额外收入。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