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亲启秘奏并没有掀起什么追查的风波,李二陛下显然猜到了谁最可能会搞鬼。
一旦大张旗鼓地追查到底,不仅魏王李泰会受到影响,李二陛下的苦心维持也将会化为泡影。
至于是否派人暗中察查,就不得而知了。
徐齐霖也不关心这个,管好自己的嘴巴,才是上上之策。杜正伦因何被贬,前车之鉴岂能不吸取?
聚宴畅饮,安排事务,直到第三天,徐齐霖才带人上路,赶往新安。而这次出行,斯嘉丽和阿佳妮要随行,还有就是小夜也吵着要去。
徐齐霖也没反对,只不过多三个丫头罢了,没多大点事儿。
一行人走的是漕运水路,徐齐霖也借机考察了一番,看是否还有增加效率的地方。
现在,漕路很是繁荣,但却不再以粮食为主。河西对西域的粮食支援,对关中人口的分流,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关中对粮食的需求已经大大降低。
商货往来现在则成了漕路运输的大宗,随着钱庄在洛阳、扬州的设立,以及大盈库航运、陆运的组织完善,大大促进了商贸活动。
商贸的活跃,带来的是资金的流动,国家税金的增加,还有就是沿途的繁荣。
不用到洛阳,光看河上来往的船只,徐齐霖就知道在商贸的促进下,洛阳依靠地理中枢优势,会发生何等巨大的变化。
徐齐霖没有去洛阳,而是直接来到目的地新安,开始了对玻璃、钢铁的技术革新。
在出现了秘奏诬陷的情况下,为了避嫌,徐齐霖自然不能放着工作不干,跑去洛阳和李四胖接触。
先冷却一段时间,再去沿海考察造船之事,顺道经过洛阳嘛,也就让旁人无话可说了。
而经过数年的生产制造,以及徐齐霖的遥控指导,新安基地的技术水平得到了稳步的提升,工匠的熟练度也在到相当的程度。
比如制造镜子的平板玻璃,出品率已经相当高,这使得镜子的产量也在大幅提升。
徐齐霖对此并不满足,他这次前来新安,是要造出更大的平面玻璃,造出令人瞠目的试衣镜。
同时,除了普通玻璃的生产,徐齐霖还准备制造出光学玻璃,从而为望远镜的普及,光学仪器的制造,打下基础。
至于钢铁,徐齐霖也有想法。漕运虽然快捷,但有季节性,对水文的情况有要求。而陆路运输的话,火车造不出来,板轨却是大有可能。
到达新安,徐齐霖便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基础已经打好,再进一步的阻力大大减小,成功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没过多少日子,房二也来到了新安。但没过几天,他便带着徐齐霖画的图纸,以及木制模型,随着大盈库官吏,一同启程前往扬州船厂。
在宋代以前,中国的船只虽说很强,但也并非独步领先。当时精通航海的阿拉伯人,造船技术也十分强大,阿拉伯船也曾经是中国沿海港口一景。当时叫“西域舶”或“番舶”。
而大唐船只虽然一样纵横在海上,可毛病也客观,由于航程越来越长,船也越造越大,以至于唐朝船只开到波斯湾地区,经常因为船体大吃水深,连人家的港口都进不去,只能另换小船!
到了宋朝时,中国的船才成为海洋上的不二主角。因为宋代的造船技术,放在当时世界上,不再是简单哪一个技术领先,而是整体理念领先。
首先是造船理念,宋朝以前造船,都是挖空心思想着怎么加固船体,宋朝人却突破了这个牛角尖:造大不一定坚固,关键得骨头硬,人类造船重要一步“定龙骨”,在宋朝完美实现。
从此,中国人不管造大船小船,都是先打好龙骨结构,骨头硬了,大船小船都很抗风浪!
更叫外国人望尘莫及的是,宋朝造船不但会定龙骨,还会画图,每造一艘大船,都要有靠谱的船图规划,甚至更有了专业化的船坞。
至于横隔舱和水密隔舱这些设计,也是更加成熟。
当然,要论海洋巨无霸地位,最能代表中国古代造船的,还得说明朝的郑和船队!
作为七次下西洋的郑和船队,仅以造船水平论,则代表了古代的最高技术。而郑和船队中,最赫赫有名的则非福船莫属。
而中国古代有四大名船,分别是沙船、广船、福船、鸟船。
沙船平底、方头、方艄,适于在水浅多沙滩的航道上航行,主要用于北方海区,宽、大、扁、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鸟船是浙江沿海一带的海船,其特点是船首形似鸟嘴,故称鸟船由于鸟船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故它又得名绿眉毛。
广船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上宽下窄,线型瘦尖底,结构坚固,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
福船则最为有名,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
徐齐霖综合考虑之下,决定制造福船和沙船。一为远洋航行,或是海战巨舰;二来则是沙船用于北方海区,适航性好、吃水浅、载重量大,可为运输船。
而沙船出现于唐代,虽然在船型和制造技术上还有缺陷,但改进起来还不算困难。
福船作为一种新船型,则耗时耗力,要想制造成功,徐齐霖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尽管福船是由福建最早造出,但唐代造船能力最强、最重要的造船厂,却是在扬州。光大型的造船场,便有五六个。
而徐齐霖已经请下圣旨,由大盈库官吏携带,到扬州后会与扬州道造船大使联系,开始沙船与福船的建造。
当然,钱财是不会少花的。除了扬州市舶司的收入,大盈库也将投入巨资,以尽快完成徐齐霖的造船大业。
夜晚,回到下榻的临时宅院,徐齐霖吃过晚,又要忙着给李二陛下制造辽东辽西的沙盘。
地图拿到了,长孙师的勘察资料也拿到了,徐齐霖才发现当时的地形地势与后世差别极大,远不是他能依靠后世知识轻易完成的。
要知道,辽金之前古人长途旅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