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卫衙门。
“这次够他喝一壶的了。”汪肖枫和乔向军曾背叛过王鹏君,被王鹏君原谅后,两人对王鹏君异常忠心。
“无非是让他心里添堵而已,影响不了大局。吴庆和周瞻的关系如何?”董小宛控诉周瞻是王善保的手笔。
吴庆是王鹏君留在南京的负责人,在周瞻的事情上,他是有责任的,所以王善保来到南京后,第一时间便按照王鹏君的命令解除了吴庆负责人的身份——王鹏君留守南直隶的势力,都知道吴庆已经被排除在王鹏君的权力体系之外。
“镇抚使应该没有投靠周瞻,只是周瞻身份特殊,所以镇抚使多少有点不愿意得罪他的心思,对于周瞻的一些小动作,镇抚使一律选择了忍让。”李香君的事,出头的是李桂。
李桂因为李香君的事、数次顶撞周瞻,如果不是王鹏君如今依旧是庞然大物,周瞻多半会弄死李桂。
“周瞻能不能坐稳南京锦衣卫的头把交易?”王善保掌管的主要是王鹏君的情报系统,对王鹏君在南京锦衣卫内部的力量,他是不太了解的。
“周瞻以为把我们调走了,就能掌握南京锦衣卫,他这是在白日做梦。”李桂答道
“南京锦衣卫的精锐大部分去了京师,如今南直隶之所以没有乱,靠的是伯爷的余威,如果周瞻和我们合作,那么他就能依靠伯爷的势力重新打造一支足以镇压南直隶的军队,但如今自然是泡汤了。”乔向军说道。
“南京锦衣卫的力量已经不足以镇压宵小,周瞻的能力也不足以自启炉灶重新打造一支镇压牛鬼蛇神的军队,在加上我们的人阳奉阴违,最多一年、肯定会出乱子。”汪肖枫说道。
效忠王鹏君的这些中低层将官、大多在锦衣卫内部培养了不少心腹,底层的锦衣卫校尉依旧有不少人肯为他们卖命。
“南京锦衣卫是伯爷领着我们打下来的天下,他们想来分一杯羹,我们不反对,但想吃独食,那就别怪我们掀桌子。”李桂和周瞻的矛盾最大——周瞻虽然不敢杀李桂,但整李桂还是敢的,李桂已经受了好几次杖刑。
“大家不用担心,伯爷早已有了万全的计划,这个桃子不是那么好摘的,用不了多久,周瞻就会灰溜溜滚回京师。”王善保之所以敢这么说、自然是有底气的——王鹏君在南直隶之所以能成功镇压各方势力,一是因为王鹏君的手段,二是因为王鹏君有一明一暗两股力量,如今周瞻有啥,周瞻的依仗是南直隶的士绅和勋贵。
南直隶的士绅和勋贵为了避免王鹏君在次掌控南京锦衣卫,短时间内必然会极力配合周瞻收税,但这帮人都是掉钱眼里的人,为了钱甚至宁愿看着华夏衣冠覆灭,所以最终肯定会一地鸡毛——大部分士绅和勋贵必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偷税漏税;收税的税丁和锦衣卫也会想尽各种办法贪钱。
董小宛和马湘兰的事让周瞻的名声臭到了极点,但丝毫不影响周瞻的权势——南直隶勋贵和士绅不断宴请周瞻,在众人的奉承下,周瞻春风得意、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江南王。
周瞻在南直隶折腾,显然正合崇祯的心意,所以所有弹劾周瞻的折子,崇祯都选择了无视。
“洪承畴请求永安伯领军驰援一事,众位爱卿怎么看。”在朝廷的不断施压下,洪承畴终于答应大举进攻,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让王鹏君领军驰援。
王鹏君在京师征收商税的摊子刚刚铺开,崇祯显然不想让他此时离开,但关内的鞑子就如同悬在崇祯头上的利刃——鞑子不撤回关外,崇祯晚上睡觉都不安稳。
“锦衣卫勇冠三军,臣以为可以答应洪总督的请求。”兵部尚书杨嗣昌、并没有因为王鹏君的举荐而心怀感激,赶至京师后、杨嗣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书弹劾王鹏君。
“陛下,鞑子此时正聚集重兵攻打山海关、锦州、宁远等地,如果不趁机反攻,一旦鞑子拿下这些地方,朝廷肯怕再也无力把鞑子赶回关外,臣以为当命永安伯立即领兵赶往通州。”温体仁的话是很多人的心声,崇祯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担心。
“臣附议。”
户部尚书侯恂、吏部尚书薛国观、内阁阁老何如宠等人皆出声表态支持!
主动出战虽然有风险,但不主动出战也一样有风险,而且朝廷虽然通过捐饷获得了大量银子,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这样耗下去,这点银子多半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