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陈枫便去国子监拜会孙文正。
略微寒暄,孙文正便往其索要信息资料,直接为其办理入学手续。
陈枫惊奇问道:“听说进入太学需要什么入学考试,小子于经义一道,恐怕会贻笑大方。”
孙文正笑道:“正常是需要考试不错,但也有特例入学的,别以为那些进了国子监的高官子弟,人人都有心学业,不识文字的也不在少数,如一一都要先试,他们怎么通过?无外乎有人代笔,帮他补上一份就得了。王侍郎临走之前,特意来我们国子监打了一圈招呼。在这事上,没人为难你,都会给你安排好。现在只需把你户籍以及三代先辈姓名报给我就行。”
陈枫心道还有这好事,看来多结交朋友,总是没错的,便将自己的“过所”递了出去。
孙文正展开便要抄录,却见其父名称为“陈敬之”,曾任职“扬州长史”,便露严肃,随后问道:“令尊乃扬州长史陈敬之?是蒙难于徐逆作乱的陈敬之?”
陈枫神色一黯,回道:“正是!我原本是他家侍读书童,徐逆作乱时,陈氏一家惨遭徐逆屠戮,我与长史大人亦被乱军关押于牢内,老爷临终前,收我为义子,以为陈氏留嗣,后来徐逆兵败,我乘乱逃出,方得苟活。”
孙文正则拍掌笑道:“早知道你是陈长史义子,何必劳烦王侍郎来此运作?真是多此一举。”
见陈枫不解,其便解释起来:“你义父乃扬州长史,本就是五品之官,子嗣恰有资格可入太学,更何况其不肯附逆,因而罹难于乱军之中,实为忠臣,理应褒奖。你乃忠臣之子,承祧陈氏,录入太学,正彰显朝廷仁义。所以你入太学,天经地义!”
在大唐,国子监学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贡生,由各地推举上来的品学兼优的读书种子,另一种荫生,国子学的生员得是三品以上的高级文武官员子弟,太学的要求要低一些,五品及以上的中级官员子弟就可入学。
其他四门学各有不同等级要求,在此不再赘述。
说着,孙文正起身踱了几步,又道:“我看不如索性上书神皇,禀明其中之事。”
他也为陈枫作为接种牛痘以避疫的首倡者,未能获得大封而惋惜,所以想大张旗鼓为陈枫宣扬声名。
听孙文正这么一说,陈枫思索了一番利害,便摆手道:“算了算了,既然王侍郎已经帮我疏通好,我总要记他的人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孙文正则叹道:“以前老夫不解‘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如今才明白这个道理。”
说着,其又抚掌赞道:“你有古时君子之风。”
陈枫回道:“老大人过誉了,小子一不通九经大义,二不擅诗词歌赋,就是连那一手字,也写得歪歪扭扭,何来君子之风?”
这哥们抓到机会便开始卖惨,生怕无法顺利毕业。
孙文正却不赞同:“君子之义在于至诚赤心,你放心,你进太学上下都不会为难你,安心混个结业,没啥大问题。若那些国子监生都能有你这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