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雾很快散去,天气也变得晴朗了起来,凤阳城北面村落的平原野地之上,孙虎的“金武营”,张洪的“武奋营”,还有薛老二的天威中军营汇聚一地,一万多兵马已经摆好了迎战的阵型。
考虑到清军着急渡河,必然没有携带火炮,周世显让三营兵马结成了一个十分厚实严密的军阵。
军阵第一重是三行并列的火枪手,前方是三十门虎蹲炮和十门四磅炮,这四十门轻型火炮将为他们身后的火枪手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虎蹲炮和四磅炮的射程和火力密度在近战中十分强大,特别是四磅炮,在熟练的炮手操作下,射速非常高,甚至可以超过火绳枪。
火炮前方有战兵举着盾牌作掩护,以防御清军从远处开始的箭矢攻击,每一墩火炮之后,是几名各司其职的炮手,主炮手手中都拿着点火叉棍,另外有两个炮手是专门负责装弹和清洗炮膛,调整炮位的。
现在明军各部都已经使用上了在汤若望和周世显的指导下,工坊革新了火药配方之后生产出来的新型火药,火器的威力和有效射程都有了不少的提升。
军阵左右两翼各有一千五百多名骑兵,既是在防御守备的时候掩护军阵,也是关键时候作为攻击的主要力量。
而两翼中间,火枪兵身后则是“天威中军营”的弓箭手,长枪手,刀盾手组成的中军正兵,他们在军阵中央展开了十几个小方阵,属于军阵的核心战力。
除此之外,中军军阵后方还有数百人马的预备骑兵队和奇兵队,关键时候能够补充军阵,也能绕过军阵正面,从侧翼对清军展开突然袭击。
这种阵型并非周世显独创的,而是大明边军将领们在戚继光兵法的基础上改良的,若是士兵有对应的战斗力,火器可靠,两者配合之下,对付满清骑兵,绝对不在话下。
只是,除了军阵没有错之外,似乎其他的地方,都是大明的兵将们无法保证的,这也使得这一攻守兼备的军阵,几近失传。
薛老二,吴兴业,孙虎等人部署好了军阵之后,都在焦急地等待。
吴兴业派出的骑兵已经被清军赶了回来,还有几个满洲骑兵追了上来,但还没靠近军阵,就立刻被吴兴业派出的骑兵给截住了。
薛老二抬头看向了北面的淮河岸边,逐渐晴朗的天色之下,两军的几队骑兵还在激烈交锋。不过,两军的骑兵都十分强悍,在旷野之上丢下几具尸体之后,便都同时撤退了。
薛老二是不想过早暴露实力,而领兵而来的尼堪,却是担心自己把敌人给吓跑了——要是这股明军躲到了城里,仗就不好打了。
他十分轻视对面那些列阵迎战的明军,在他看来,这些人不过和潼关的顺军一样,空有花架子罢了,只要轻轻一碰,便会倒下。
“孔有德,耿仲明,带着你们的家丁,出击!”尼堪大手一挥,刚刚在河岸边完成集结的上万清军军阵之中瞬时传出了一阵轻微的震动。
一道黑线开始从河岸边上冒出,出现在薛老二眼前的地平线上,并渐渐长高,旌旗摇曳,军号响起,闷雷般的响声由远而近,完完全全就是强军之姿。
这个时候的清军,还十分强悍,无论是八旗兵,归顺的三顺王汉军,战斗力皆十分强悍,甚至一部分绿营军,在吃饱喝足之后,也实力不俗。
“应旗!”
薛老二见状,也当即一声令下,明军军阵之中,各部由上而下,旗手纷纷开始了举旗,明军严密的阵列中顿时旌旗飞舞,气势磅礴。
很快,伴随着一声嘹亮的军号响起,明军军阵中,万余将士“轰”的一声站起,周世显在凤阳城城楼之上,看着顿时拔高了一截的军阵,心中顿时充满了信心。
来自薛老二,吴兴业,孙虎的命令随着旗号一层层传递,军阵之中的各部将士当即开始最后一次检查自己的装备,特别是火炮和火枪兵,在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之下,他们的武器使用起来十分繁琐,也很容易出问题。
随着清军逐渐靠近,马蹄如同雨点一般打在地面上,数千清军如同潮水一般涌来,发出了闷雷般的轰响,气势咄咄逼人。
清军最终在薛长福大军军阵前大约两百步的地方停了下来,尼堪,孔有德,耿仲明还有一众清军将领,都在打量着眼前的明军军阵,总觉得哪里有点奇怪。
这些可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场老将,他们见过许许多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