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80 刘备的疑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奏折发往京城洛阳的时候,已经是中平三年三月(186年)。

    此时天色渐暖,万物复苏,刘备率领凯旋归来的辽东远征军回到襄平城中休整,耐心等待朝廷回复。

    在世人的印象里,距洛阳四千里之外的辽东是偏远之地,鞭长莫及。

    但实际上不然。

    “辽东偏远”仅仅是指陆路。从辽东往返洛阳,走陆路来回需百余日;但若是走水路,从营口乘船穿越渤海,顺黄河逆流而上,则直线距离仅有一千多里,来回只需二十五天,去时逆流而上,需二十四日;回时顺流而下,只需一日。

    这就是走水路和走旱路的区别了。

    旱路干涩难行,水路又润又快。

    而且,走水路优势不单单是快,还不需经过任何势力的地盘,不需经过关卡,不必担心山匪路霸塞道。

    想着这些,刘备转而思索起此次的收获。此次远征不但将高句丽国土纳入了辽东版图,还白得亿万财产和三万精锐士卒。

    得此横财,辽东郡的基本盘愈发厚实,势力更加强盛。

    这本是好事,但刘备开心之余,脸上忽起忧色。

    随着他统治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的对口人才也越来越多,但麾下却没有多少可用之才。目前辽东四郡一应官职,还有许多空缺。

    按理说,他已贵为辽东太守,声名显赫,应该有很多大才来投奔才对。

    可真实的情况是,没有!

    一个主动前来投奔的名士大才都没有!

    即使是那些无家可归,避难辽东的士子大才,也需亲自上门去请好几趟,人家才会不情不愿的答应为之效力。

    这一点,一直让刘备疑惑不解。因此一回到襄平城,他就把李风带到议事厅,神色焦虑的望向后者,“四弟,为何没有大才主动来投辽东呢?”

    “为兄自认为这个辽东太守做得还算礼贤下士,温良敦厚,为何他们一个都不来投奔我呢?”

    “大哥莫急,这个问题我略懂一二,你让我想想…”

    突然听到这句话,李风也是一愣。

    对啊,大哥都两年没卖草鞋了,怎么天下大才还是看不上他呢?

    虽说大汉现阶段不同阶层的群体泾渭分明,互不往来,但刘备现在已是太守,打破了阶级壁垒,不至于还被士人看不起吧?

    为了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李风捏着下巴开启头脑风暴,从记忆里搜寻起来。

    历史上,曹丕在《典论》中,曾将汉末诸多军阀分为四类;即名豪、大侠、富室、强族。

    此四类军阀的倚仗,各不相同。

    诸如袁绍、刘表、刘璋等人,主要以“名豪”、“强族”为依托。

    与此相对,孙策、刘焉、公孙度等人,对“流寓人士”有着特别的偏爱,而对“名豪”、“强族”则有着天然的憎恶,他们甚至“诛戮名豪强族,威行邻国”。

    而公孙瓒、陶谦、以及早期的刘备,主要依托于“富室”与“大侠”。与上述两类诸侯又有不同。

    公孙瓒集团的典型特点就是交结豪商。

    这种特征不仅出现在公孙瓒身上,刘备身上同样如此。

    众所周知,宗法社会下的“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商人的政治地位最低;因此商人阶层通常都会寻求“政治强人”来保护自身利益。

    然而,具备“名士”色彩的政治人物,如袁绍、曹操、刘表那一类人,为了维护自身名分,天然会与商人保持距离;只有公孙瓒、刘备这类出身贫寒的人,想要增强势力,就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与商人密切往来。

    公孙瓒对“富室”的宠爱,几乎无以复加,他不仅给予富商极高的政治地位,甚至通家联姻,歃血结拜。

    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三人,皆与公孙瓒“定兄弟之誓”。

    据《英雄记》记载,公孙瓒自号为伯,三人者为仲、叔、季。富皆巨亿,或取其女以配己子。

    与公孙瓒至交的刘备,早年的个人气质与统治手段,与公孙瓒高度相似,对商贾也有特别的偏爱。

    中山大商苏双、张世平;徐州大豪糜竺、糜芳;均是富甲一方的巨贾。

    在宗法专制社会体系中,“财富体量”与“社会地位”并不挂钩。想要在大汉获得一席之地,其家族或“通经(儒教经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