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大明第293章花开蝶自来军演结束了,杨波终于抽出时间,单独会见冯梦龙。
冯梦龙是李丽贞和十二娘应杨波的要求请来的,人来了,把人家撂在一边,确实说不过去。
杨波亲自为冯先生沏了茶,表达歉意,言辞恳切。
“公子大可不必,事有轻重缓急,小老岂会不知。”
冯梦龙也不客气,端茶就饮,“军演乃是大事,张大人又是朝廷重臣,军演之后,小老观察张大人看公子的眼神都起了变化,这是好事,对大家都好。”
杨波在书案后面坐下,瞅着冯梦龙,他话里有话啊。
冯梦龙笑呵呵地喝着茶,还翘起了二郎腿,袍子都洗得发白了,看着像个茶馆里的说书先生,老神在在。
既然是老江湖,那就开门见山吧。
杨波从抽屉里取出那本手抄本《金瓶梅》,递给冯梦龙,问道:“冯先生可看过这本书?”
冯梦龙接过来,定睛一看,这是《金瓶梅》?
冯梦龙心里突一跳,这书他太熟悉了,著者兰陵笑笑生,此刻看着,特别扎眼睛,他给杨波惊到了,“公子?”
“看过?”杨波追问。
“此书乃是当世奇书,小老自然是....看过的。”冯梦龙老脸一红,吃吃说道。
不过这跟十二娘请他来沈家堡做个什么‘顾问’有什么关系?
按十二娘的说法,杨波打算让十二娘办一个女子乐坊,乐坊由十二娘任主唱,请来古筝、古琴、二胡、竹笛等乐手伴奏,演唱当世民间小曲,亦可创作新曲,至于冯梦龙这个顾问,他本人理解,当然就是写词儿编曲儿的先生了。
杨波突然拿出这本《金瓶梅》出来,是什么意思?
冯梦龙把茶碗放下,也不再二郎腿了,睁大一对三角眼,警惕地看着杨波。
杨波见冯梦龙如此紧张,便开起了玩笑:“莫非冯先生便是这位兰陵笑笑生?”
冯梦龙闻言,一下跳了起来,脸红脖子粗,急道:“公子莫要乱说,小老乃是正经读书人,怎会写出《金瓶梅》这种书来?”
冯梦龙反应如此之大,倒是让杨波懵逼了,难不成冯梦龙真是《金瓶梅》的著者?
“冯先生请坐,”
杨波招呼冯梦龙坐下,笑道:“一本《金瓶梅》而已,先生何必这么激动?”
“公子请小老到沈家堡,不是为十二娘小夫人写词儿编曲儿的么?”
冯梦龙堪堪坐下,双手捧这那本《金瓶梅》,就行捧着一盘烫手的山芋,放在杨波跟前,有些着恼道:“公子莫要再提甚么《金瓶梅》,否则小老便打道回府,沈家堡虽好,小老不侍候了,哼。”
杨波知道有明一代,写的挺多,四大名著其中的三本都出自明代,《金瓶梅》因为众说周知的原因,并不在此列,但后来满清时期的《红楼梦》却是四大名著之一,而《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
这些作者无一例外,都用的是笔名,耻于公开真实身份,作品起初都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搞到后世徒费精力去考证到底谁是作者。
其因就在于,此类的东西,在明清时期并非主流,读书人都去做官了,做不了官,就去填词做赋,正经人谁会去写,那当然,《金瓶梅》又是那种小黄文之类的东西,谁会去写这样的淫书啊。
所以,就算冯梦龙是《金瓶梅》的作者,打死,他也不会承认。
《金瓶梅》的作者是谁,杨波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是用白话文写成,使用了大量市井俚语,非常口语化。
杨波请冯梦龙来,却不只是为了给十二娘写词编曲,而是办报纸,不同于朝廷的邸报,报纸的受众是普罗大众,杨波要求报纸用语口语化,贩夫走卒只要识字,都能看懂。
“原来如此..”
杨波当然要提《金瓶梅》,因为这本书把隐晦的部分抽出去,其语言风格正合杨波的要求,这么一解释,也让冯梦龙如释重负,当即擦了擦额头上密密的汗珠。
“那十二娘小夫人的词曲儿呢?”
杨波一摆手,说道:“词曲方面你是顾问,顾而问之,有空你去指导一下,就可以了。”
“...”
冯梦龙一窒,顾问,顾问,原来是这么个顾而问之。
‘报纸’亦是个新词儿,杨波侃侃而谈,冯梦龙自己总结出两个关键词,窗口和喉舌,词儿不是新词儿,但意思却全然不同,其实也是新词儿。
所谓窗口,就是每天一清早,人们拿起报纸,瞄上一眼,便能知道沈家堡当下正在发生什么事,小事儿,如隔壁小寡妇要嫁人啦,大事儿,如问乡楼墙外挂起了自鸣钟啦,都可以,不拘一格。
这样一来,假使沈家堡是个大房子,看报纸的人就是通过报纸窥探房子里的人都在干些什么,可不就是窗口么?
所谓喉舌,准确地说,报纸是杨波要办的,那就是杨波的喉舌。
报纸要宣扬杨波在沈家堡推行的方策,比如‘居者有其屋’就办得有声有色,要让世人都知道,沈家堡是大明的世外桃源,让人心向往之。
杨波作为沈家堡的实际当家人,年纪轻轻不说,还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