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那时候的人们没有掌握任何自然科学知识,一切他们不能理解的东西,都归为冥冥中的神灵的安排。比如,打雷、发洪水,是神灵发怒;生下的畸形婴儿是神灵派下来的;等等。这也是每个聚落的中心都会有一个广场和祭台,专门供祭天使用的原因。
另一个年长者也接话说:“不光是这一块地,咱们聚落所有土地的收成都不好,都应该是先祖神灵在警告我们停止播种。”
“停止播种?”姜伊耆皱起眉头,“那明年的收成不就没有着落了吗?”
人群中有一个人回答:“公子,没着落也没办法呀!天命不可违。我们就应该像少典氏首领那样迁徙几年,再回来土地就又可以播种啦!”
姜伊耆本就苦恼收成不好,再听到有人提起他父亲迁徙,一下子便想起父亲撇下他们的事情,新愁旧怨瞬间涌上心头,顿时点爆了姜伊耆的火爆脾气。
他恼怒地大嚷着:“我这么勤劳低为部落操劳,不就是图一个安稳么!我只是想让大家不再动荡而已,上天神灵心怀天下,为什么不给我们饭吃?他凭什么?”
这些部落子民都是守着姜伊耆从小长大的,知道他性格暴躁,怒火一点就着。现在见他在气头上,也都不敢再说话。
姜伊耆越嚷越愤怒,他说:“神灵既然不给我们饭吃,那我就祭天!”
大家一听,都松了一口气。祭天不是小事,公子说出这话,那就是恢复理智啦。他们连忙答应:“好的,公子,我们马上回去安排祭天的事情。”
姜伊耆瞪圆了双眼,大声说:“不!我就在这里祭。给我取火种来!”
姜伊耆眼睛本来就大,不瞪的时候都不怒自威,这一瞪圆了更吓人。众人不明白公子的意思,但也不敢违抗,连忙有人取了火种来。
“不就是祭天么!我要让先祖神灵们看到我们的辛劳。”说着,姜伊耆弯腰用火种点燃高粱秸秆。
“公子,使不得……”
众人的话还没有说完,火苗已经在高粱地里窜起来。冬天的旷野,大风呼啸,很快地里便燃作一片。想要扑灭已经是来不及了。
众人只好作罢,大家退到远处,看熊熊烈火将天空烧得通红,秸秆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在旷野里不绝于耳。
有一些子民吓得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嘴里喃喃着:“糟了,惹祸了……”
姜伊耆却不为所动,只是冷冷地说:“等火过之后,马上松土。明年继续播种。我看有多大个祸端?”
事已至此,子民们也就听了姜伊耆的吩咐。等到大火过后,人们翻耕土地,将灰烬都压在地里,留待第二年春天播种。而那些胆小的子民也一直心惊胆战等待灾祸来临。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这一片被大火烧过的土地庄稼格外茁壮,收成也提高了好多倍,粮食多得吃也吃不完。
一时间,部落子民都高兴得不得了1
因为姜伊耆发明了烧荒养地的好办法,大家都说公子姜伊耆才是最应该祭拜的神灵,他们把姜伊耆火烧高粱地的事情四处传颂,并夸他有“火”德,那熊熊大火烧红了天空的场景又岂是一个“火”就能涵盖的,应该是“火”上加“火”,才能展示出公子的威德,于是大家就给他取名为“炎”。
此时的姜伊耆已经长大成人,少典氏又一直不回来,聚落子民于是决定推崇姜伊耆为部落的首领,后人尊称他为“炎帝”。
为什么后人要尊称他为“帝”?
在战国之前,人们认为只有天上的神灵才能称之为“帝”。后人记录姜伊耆的事情时,都认为姜伊耆小小年纪就给大家发明了很多东西,让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功德很大,这是其一;其二,他遭父亲嫌弃,虽然暴躁怨恨,却依然以德为人。仅凭这两点,他就是人类中最有智慧和能力的,所以配得上称“帝”。
“帝”这一称号,也就是从炎帝开始。
对于炎帝来说,他并没有被这些荣誉夸晕了头。父亲撇下他们母子不闻不问,相当于遗弃他们,他心里的怨恨越积越大,不过他已经是成年人了,为子民造福的喜悦是他往高处走的动力。
对于他来说,遗弃算个啥?他是一个有智慧的发明家!既然父亲不要他,那他就要天下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