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吟第五十五章荀复“启禀大人,掘子营的人回报,地道已经通了。”
“好!将士们,辛苦近月,夺取归阳就在今日——荀复听令!”
“末将在!”
“命你带五百精锐,今夜子时由地道潜入归阳——寅时二刻我率大军兵临城下,届时务必打开城关不得有误!”
“末将遵命!”
荀临动用了近两万人挖了整整一个月这才大功告成,他十分确信,自己和荀复一同拟定的这条计策必定万无一失——为防被人察觉,他连日进兵将大营逼近到了城外十里,之后才由中军大帐开始挖掘,隧洞更是一路缓缓下行,到归阳城下时已与地面相距五丈有余,之后才转折而上联通了城内几口背街枯井以做出口,如此周密的计划除非有叶浚卿有阴阳眼能透视九幽,否则绝难发现分毫。
而且他这一个月以来不断地叫阵佯攻日夜不停,除了掩饰挖掘时偶尔会由地下传出的细微异响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城中守军疲于奔命,等到他们精疲力竭之际,若是难得有这么一天敌军偃旗息鼓,他们又怎么可能不趁机养精蓄锐——而叶浚卿和他手下将士沉沉睡去的这几个时辰里,恰恰就越州军利用地道里应外合一举破城的最佳时机。
唯一的问题是这条通往胜利的路实在太过悠长且狭窄——因为担心仓促完成的隧道会塌陷,所以其中空间只够一人躬身于内,换句话说五百精兵需要近乎匍匐着爬过近十里的幽暗坑洞,眼前不会有哪怕一丝指印前途的光亮,而为了防止声音顺着隧道传入枯井引人注意,所有人更是要在一个时辰里尽量缄默不语。
如此漫长的黑暗的沉寂,足以让任何人都濒临崩溃,而一旦队列中任何一个人出了纰漏,则所有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不仅他们自己有可能就此困死在这幽长的地道里,城外的大军没有接应也必定死伤枕籍。
所以荀复精挑细选的锐健无一例外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而且从十天前开始无论吃喝拉撒睡都蒙着眼更不许说话,为的就是要适应那种漆黑静谧的环境。
即便是这样,有很多人还是没有能力坚持到最后,只能无奈地选择了退出——当然,这些退出的人不光得不到荀临允诺事成之后分发的田地和豪宅,更是连已经到手的银子都要退回去,因为还要发给那些争先恐后来报名的敢战之士。
这世上的东西无一例外都有一个价格,哪怕是刀山火海也同样不例外,胆怯,往往只是因为开出的价码还不够高而已,所以即便那条隧道已经被落选者渲染地近乎于恐怖,仍是有人前仆后继地希望以此博一个飞黄腾达。
荀复,以及他身边的五百士卒安静地简直好像不存在一样,因为这些日子以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如此,他们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兵器,其实不过是一柄四尺长的短刀而已,但所有人都像是怀抱奇珍一般用油布将其紧紧缠好之后反复看了又看,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能带近地道里的东西,当然也是他们到达归阳城的时候,唯一可以用来保命的利器。
“出发!”荀复一声令下,众人开始按照之前排好的顺序一个个钻进了那天似乎没有尽头的地洞。
隧道不会比他们想象中更加黑暗,因为想象中这里已经是没有一丝光亮的绝境,但耳边却不似想象中那么静谧,因为居住在这里的蛇虫鼠蚁们正一边窃窃私语,一边细细打量着他们这些外来者。
可有一点是荀复忽略了的,就是这近乎密闭的狭窄通道里浑浊不堪的空气,开始他还不觉得,而大概一炷香之后就已经不得不强迫自己张开嘴才能避免气闷窒息而死——泥土里的腥臭和闷浊随着深入而愈加浓烈,更可怕的是前面不知道哪个该死的竟然还出了一个虚恭,那驱之不散的恶臭让紧随其后的人都不得不接受他的馈赠。
五百步,荀复一直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走了还不到十分之一,可他已经觉得几乎在这里度过了半辈子的光阴,他开始猜想这条地道会不会被施加了某种诅咒,会让他们爬出去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或者他们会永远匍匐在这条深不见底的甬道里,永远就这么一步一步地爬下去。
一千步,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自己会不会早已经死了?而这里就所谓的地狱,他和身边这些士卒都是满手血腥的屠夫,死后就算了沦落到这么一个幽深漆黑毫无希望的诡异所在也丝毫不奇怪。
“所有人听着,从前往后开始报数......小点声儿,让自己后面的人能听到就行~”两千步,荀复实在忍耐不住黑暗和静谧的煎熬了,他开始觉得能够说句话应该是这个世上最幸福的事。
之前在地面的缄默并不如此刻的静谧更煎熬,因为那时他虽然不能说,但耳边有人声鸟鸣和风的吟唱,而此刻,除了泥土中那似有若无的沙沙声外,整个世界都好像不存在一般。
命令很快就一声接一声地渐渐远去,每个人的嘴里都是一模一样的词句,这令他不得不联想到空旷山野里的回声,而这种感觉更令他感到莫名的恐惧。
周遭很快又复归于静谧,好在荀复不是那种只会寻章摘句的腐儒,否则此刻一定会失心疯一般地大喊大叫起来——他是所有人之中唯一一个并非行伍出身的人,甚至可以说这里每一个人粘过的血都比他见过的还要多,但他却坚持要走在队伍的正中,因为这个位置的人一旦出了问题,则前军不能退,后军不能进,整个队伍将寸步难行。
他是副将,理应承担起更重大的责任,而他反过来用这份责任逼迫自己保持清醒和冷静。
“两百四十九~”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