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州战事胶着,不少百姓因此南下避难,多处民宅空败。数日前,大宋官家赵恒携大军终到。为迎接圣驾,澶州军民将城内略作清整,总算少了几分肃杀破败之相。
由于陈余庆施计刺杀辽国统兵大将,辽军向北回撤三十里,军心动荡。澶州守城官兵士气大涨,再有第二日圣驾驾临,更是举城欢腾,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
这几日来往于城北一处小院的军官络绎不绝,均上门恭贺陈余庆立下大功,平步青云指日可待。有诚心恭贺的,自然也不乏来混个脸熟,套交关系之人。陈余庆身上带伤,疲于应付,只能闭门谢客。
然而奇怪的是,陈余庆立此旷世奇功,按说定会被召面圣,可圣驾已来多日,却毫无动静,这不免让他心中有些犹疑不安。抱着自己尚不到百日的儿子,也无心逗弄,心不在焉。
“嘎吱~”
推门之声响起,走进一妇人,身量颇高,穿着青色窄袖交领衫,白色对襟复襦,腰里系绶;行走间步不沾衣,柔美婉约,面若桃李,浅带梨涡,笑靥如花。虽不施粉黛,却肤如莹玉,光彩照人。
此人正是陈余庆之妻李氏,名盈,天生丽质,虽已三十许,见之却如双十年华,原为蜀地商家之女。十五岁与漂泊江湖的陈余庆偶遇,后自发生一连串变故,十数年来始终与陈余庆不离不弃,最终结为夫妻,并孕育一子。
她对着看向自己的丈夫嫣然一笑,接过幼子,说道:“叔叔来了,官人可还拒之门外?”
陈余庆连忙站起,摆手对着自己的妻子虚点了两下,笑道:“这是怎么说的,怎能不见贤弟。”正要去迎,却见张环已经走进堂屋。
“哈哈,不劳哥哥相迎,某不请自入。”边说着,毫不客气的坐下,顺便还拿起桌边茶碗,大喇喇的倒茶自饮。
此举甚为无礼,然陈余庆夫妇却毫不在意,均面带笑意的看着他。陈张两人自军中相识以来,甚为投契,均是不拘小节的义气之辈,结为金兰兄弟,自然成通家之好。
张环喝完茶水,从怀中掏出一个袖弩,递于陈余庆,说道:“哥哥,小弟没甚本事,唯独对这弩箭一道颇有所得,这袖弩是侄儿出生之时,某费心思量,至今制成。原本想等侄儿百日时做礼,现如今战事或有大变,恐到时未必得闲,故提前相赠。”
陈余庆接过袖弩端详,见此物设计精巧,自带一小巧弩匣,匣内有五支小弩,似可连射,材质坚韧耐用,绑带可伸缩自如,适应不同粗细的手臂。
张环又说道:“此袖弩十步之内威力不逊于寻常弓弩,将来正好给侄儿防身用。”
陈余庆将袖弩交于一旁李氏,说道:“贤弟有心了,愚兄谢过。”李氏似也很喜欢这袖弩,看过之后将之塞入襁褓隔层之中。
陈余庆问道:“贤弟今日前来,可有要事?”
张环摆摆手,有些烦躁的说道:“无甚要事,一来看看哥哥伤势如何;二来嘛,此番哥哥立下如此泼天大功,可官家已来这多日,却不见传召,着实心中烦闷,便来哥哥处讨些酒吃。”
一旁李氏忍不住扑哧一笑,说道:“叔叔念着这春池露也非一两日了,我看其余的都假,讨酒吃才是真。”
张环有些尴尬的嘿嘿一笑,起身对李氏做了个揖,讨饶道:“嫂嫂可莫笑话我了,自上次尝过嫂嫂酿的这酒,小弟再喝其他,宛如喝水般寡淡无味。还请嫂嫂开恩,今日便赏我些酒吃。”
见他这不像的疲赖样子,陈余庆与李氏均大笑不止,自不会再为难他,李氏说道:“罢了罢了,叔叔既那么想念这酒,我也不好拿捏,看着也申时许了,这就去备些酒菜给你兄弟二人,叔叔晚膳便在这里用了吧。”
说着,对要起身称谢的张环摆摆手,示意不用多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