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直接援助。“伊斯兰圣战哈卡特”组织的头领卡里?萨弗拉?阿卡塔尔,还担负着巩固“东伊运”与“基地”以及“塔利班”之间关系的“特殊使命”。
“东伊运”现在还与伊拉克和阿富汗境内的其他“圣战”组织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2006年被炸死、曾任伊拉克“基地”组织首领的扎卡维团伙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全球的所谓“圣战”组织都产生了影响,“东伊运”自然也不例外。部分潜伏在欧洲的“东伊运”成员密切关注扎卡维团伙的战术与技术。以期提高其“恐怖破坏力”。扎卡维死了之后,他的接班人阿卜.哈姆萨.萨哈吉尔一直在巩固与“东伊运”的关系,希望“东伊运”能将其恐怖活动能力扩展到“域西以外的其他地区”!
“东伊运”完成与境外其他恐怖组织的勾联与训练之后,开始潜入境内展开恐怖活动。1998年2月,“东伊运”二号人物艾山.买合苏木先后派数名恐怖分子潜入华国。在域西和内地其他地区建立了10多个训练营,训练了150余名武装骨干。该团伙重要骨干买买提.热曼在乌木市购买制爆化学原料20余种、301箱,重达6吨,价值10多万元,预谋在域西进行大规模爆炸、暗杀等活动。1998年年初至1999年年底,“东伊运”指挥和.田地区库.来西团伙。在我国域西和.田地区秘密建立多处制爆窝点,培训人员,制造手雷、爆炸装置5000余枚,发展组织成员1000余人。先后制造了1999年和.田地区墨.玉县“12.14”暴力恐怖杀人案,同年乌木市“12.14”抢劫杀人案等一系列暴力恐怖案件,杀害无辜群众6人。“东伊运”还制造了1999年6月18日域西新和县开枪杀害民警案等一系列恐怖案件。
2003年10月3日。艾山.买合苏木在南瓦济里斯坦地区被巴基斯坦突击队击毙。尽管此人丧命对“东伊运”影响颇大,但取而代之者很快就填上了这一空缺。
这还不算完“东伊运”2007年在喀什山区组织了一个训练营地,域西警方在2007年1月5日进行搜捕的时候遭遇了这兄怖分子,恐怖组织向公安干警武装袭击。干警当彻击,击毙18名恐怖分子。逮捕17名,缴获了大量自制的爆炸装置和武器弹药,光半成品的手雷就有1500多枚。在这次行动中,公安干警牺牲1名,受伤1名。截至目前,域西警方仍在搜捕这一团伙,对已抓捕的恐怖分子正在进行审理。史大刚透露,被捣毁营地的头目是“东伊运”总头目艾山?买合苏木的师兄弟,这兄怖分子都在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受训过,而且是从那儿派遣入境的。他们的目的就是想把域西搞乱。分裂国家。
尽管华国安全机构打击“东伊运”等“疆.独”分裂势力非常有效,但“东伊运”通过在中亚、西亚和欧洲建立分支,得以继续存在与发展。“东伊运”从犯罪集团那里获得更加先进的武器,再加上它与车臣恐怖分子结盟,以及充分利用西方人.权机构的影响。所以对华国的破坏能力也在加强中。
新加坡国防与战略关系研究所专家皮埃尔认为,“基地”组织和其他恐怖团伙会继续与“东伊运”合作,将来,“东伊运”甚至会将自杀战术用于华国国内的恐怖袭击中,这对于华国来说将是新的安全挑战。
事实上“东突”分裂组织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开始在域西活动,并横行一时。域西解放后,“东突”分裂主义头目惶惶如丧家之犬,逃亡海外。但是他们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分裂活动,而是改而在国外纠集残余势力,拼凑分裂主义组织。其中有两个集团势力较大:艾沙集团是米国等西方国家的走狗,而孜牙集团从苏联领取卢布。
从4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域西境内的分裂分子在国际势力的影响和支持下,制造了数十起分裂事件。其中1962年的“伊塔”事件规模最大,有6万余人在苏联特务煽动下非法越境,前往苏联。
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总体来看,域西还是比较安静、祥和的。进入90年代,由于受国际民族分裂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的影响,90年代以来“东突”分裂势力的活动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东突”组织能在90年代死灰复燃,跟“基地”组织的支持有莫大的关系。90年代在阿富汗战争结束后,在阿富汗有大量的“圣战”战士要寻求的新的出路,其中一部分就为“基地”组织所用。而“基地”组织是米国间接扶植壮大的,阿富汗抗苏战争期间,米国通过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大量向阿富汗的反苏武装提供武器和资金,“基地”组织就是在这时壮大的,并在战争中得到锻炼。具有很强的实战能力。当时,也有一些“东突”分子参入了这场战争。作为同样有着“泛伊斯兰”主义理想的国际恐怖组织,“基地”组织自然与“东突”臭味相投,两者很快勾搭上了。于是,有了后来两个恐怖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
“基地”组织是“东突”组织的金主和老师,而“基地”组织的资金则来自伊斯兰世界的捐赠及自身产业的营收,其中,沙特是“基地”组织最大的资金来源地。所以,米国一边与沙特结盟,一边说沙特是恐怖主义国家。这与20世纪70年代瓦哈比教派的复兴有关,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石油繁荣”,沙特经济获得迅速增长之后,瓦哈比派借助国家的政.权力量和经济力量,以民间泛伊斯兰主义为名,又重焕活力。它在世界各地大搞宣教活动和宗教文化活动,从而在国际上造成了浓厚的伊斯兰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