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是刘洪!”
“刘洪?”
“那个劫匪!”
“不可能吧!”
“他不是唐太祖派去杀陈光蕊的吗?”
听到李长林的答案,很多观众都愣住了,连蔡教授也是满脸懵逼。
“不可能,绝对不是刘洪!”蔡教授连连摇头,无法接受李长林的这个答案。
“李先生,你说刘洪是唐僧的亲身父亲,不知道能不能跟我们解释一下,你到底是怎样进行推算的呢?”文成在心里其实也是相当的震惊,如若不是这样,当时他看到这个答案的时候,也不会当机了。
李长林自然能够猜到此时台上台下众人的心情,其实现在很多人已经有些相信蔡教授刚才给出的答案了。
按照常理进行推算,说唐太祖是唐僧的亲身父亲,这一点也确实能够说得通。
只不过,其中却仍然还有几个牵强的地方。
譬如,唐太祖因为陈光蕊给自己戴了绿帽,所以派出刘洪去杀了陈光蕊。
但后来刘洪挟持殷温娇去到江州,两人在一起可是生活了整整是十八年,唐太祖的绿帽子岂不是戴的更长?
尤其是,刘洪既然是唐太祖派过去的,那么他自然该知道殷温娇跟唐太祖的关系,不管他是怎样的身份,他有这个胆量霸占殷温娇吗?
显然,这是绝无可能的。
所以由此进行推理,便可得知唐太祖肯定不可能是唐僧的亲身父亲了。
不过,台下的这些观众们,肯定是猜不透切的
而且就算是蔡教授、罗教授等人,恐怕也是一叶障目,并没有看到关键之处。
当下,他就笑着说道:“想要了解真相,我们就需要追本溯源。”
“首先,我们发现这段情节里面的疑点确实很多。所以有些人就讲到,这一情节是《西游记》里面,最大的一处败笔。”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明白一点呢,疑点越多,其实也就代表线索越多。”
“所以说,我们在阅读这一段情节的时候,任何一个疑点都不能放过。这些看似矛盾的表象背后,肯定隐藏着一个能够能够自圆其说的真相。”
“咱们先看这一情节的结局,江流儿十八岁到京城报信,捉了杀父仇人,拿到江边渡口祭奠。活剜了刘洪的心肝。”
“然后,龙王送陈光蕊还魂复活,一家团圆,但是殷小姐却是选择从容自尽了。”
“作者讲一个故事,总是有起因、经过、结果等等部分共同构成,这是写作的三要素。”
“故事的结果,总会具有唯一的确定性。”
“因此,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故事既然是以这种结局来结束的,那么故事中任何发展过程,都是为了导致出这样一种结局而设计的。”
“这个结果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十八年后,唐僧到京城报了信,才能复仇?”
“难道,殷小姐她自己就不能复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