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无能者,被灭国者,视为昏庸,刘禅二者皆有。除此以外,他还连累氏族兄弟,像是我一家,全就是被他害死的。但他在曹魏面前居然阿谀奉承,苟全了性命!”
“且慢……昏庸一事,是指刘禅沉恋美色,不事朝政?”
“这倒没有……”
“那他亲小人,尽信谗言?”
“若要说,可能有一人。他信错此宦官,才落得蜀国江河直下!”
诸葛亮爽朗一笑:“一人之事,提早戒备即可。何以称为昏庸?”
“可君王理应远离小人,不可听信谗言!这不就足以说明,刘禅是名昏君?!”
“若如你所说,从古至今,哪位君主一生无错?汉室哪位君王才算是明君?如你所说,日后的刘禅不过铸成一项错误罢了,倘若你能如实相告,那宦官又能掀起何种风浪?”
一番话,让刘祸哑口无言。另一方,赵星河插嘴说:“事实上,日后蜀国虽占领巴蜀,可国力绝非能与曹魏相抗衡。且不说城池数量,百姓数量和粮食收CD远不及曹魏,连一半都只能勉强够得上。纵使有天赋奇才也难挽败局,灭亡不过是定数。刘禅在位四十一年,处理内政无甚大错,一直坚持大义北伐曹操。虽不是英才,但也并非昏庸无能之辈,只能说平平无奇罢了。”
一听如此,刘祸急忙皱眉对诸葛亮说:“诸葛亮,你不要听他乱说!莫要背叛刘备!”
“哈哈哈哈。”诸葛亮又一次笑了,“背叛?怎么可能?我躬耕于南阳,适逢贤君,自当竭尽所能,尽忠职守。如你所说之事,日后再说吧。况且,你们二人所说,我并不全信。如今已尽知二位心系我军,若刘祸你不再企图加害阿斗,你我之间便不是敌人。如有再犯……”
诸葛亮未完的台词,大家都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刘祸也不想与诸葛亮为敌,只是他此刻进退两难,只能咬紧牙关,不知说些什么为好:“我!我!”
他抽搐之际,一看赵星河,赵星河面前立刻又出现了两道悬空的选项:
1.表面答应诸葛亮,暗地里帮助刘祸暗杀刘禅,实现他的夙愿。
2.坚决制止刘祸杀害刘禅。
赵星河不用多想,直接选择了第二项。一时间,刘祸对赵星河咬牙切齿。可赵星河假装没看见,对诸葛亮说道:“我们几人会尽力钳制刘祸,不让他对刘禅再下手。不过,我还想问你一条问题,可以么?”
诸葛亮有礼的一点头:“请说。”
“在你心中,刘备是一名仁德的君王,是么?”
“当然,主公厚德爱民,三顾吾于草庐之中,实乃一名贤君。”
“可倘若,这不过都是表面呢?”赵星河沉下脸,问。“我知道这问题并不符合礼节,但我还是想如实询问你。倘若刘备只是在众人面前,展现出仁德的一面呢?他拉帮结派对抗黄巾,并没有做出多少战绩。他口上说着匡扶汉室,可也不愿在宫中暗杀曹操。他表面爱民,却让新野数万平民跟随,饱受战乱之苦。他在刘备面前甩下刘禅,不过是为了笼络将士之心。假若这才是真正的刘备呢?你会何如?”
诸葛亮笑容渐渐冷却,他凝望着赵星河的脸庞。许久,他才回答说:“人非神佛,岂知他人内心?倘若刘皇叔从一而终,一直扮演仁德爱才的君主,我等不知其内心,又何如?假若曹操心中乃忧国忧民之士,可他始终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能让谁服从他以及他非汉室的子孙?”
诸葛亮说着,正襟危坐,一挥羽扇,直指赵星河:“能坐于君王位置,嫔妃必然百千。只要勤于朝政,谁又会说他半句沉迷女色?能爱惜百姓,纵使有一统全国的壮志,挥军四战。又有谁会指责君王只愿四处征战,开疆扩土?君之所以为君,并非他所思所想何等超脱于凡人。能自知,能广纳意见,能决断,能顺应天道百姓之意,足矣。一生至此,谁能不言此乃圣明之君?假若何事都猜测君意,抛弃益于百姓、社稷之事,那又如何为臣?”
历史的车轮果非一番话所能改变,明君、贤臣间要不是有着难以撼动的相惜之情,也不会在后世留下段段佳话。
赵星河听了诸葛亮所言,立刻站起来,朝他深深一鞠躬:“在下茅塞顿开,如有冒犯,还请军师赎罪!”
诸葛亮轻摇羽扇:“非也非也。阁下也是贤才,才会思索此般问题。我等正思索要前去东吴与孙权结盟。汝愿意一同前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