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1章 没有选择(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那个人训了一顿,说:

    我干这行十几年,还需要你提醒?

    大多数历史学者认为,这句话,就是他失败的最终原因。

    因为就战略而言,固守是最好的方法,进攻是最差的选择,而更麻烦的是,当时的洪承畴,在进攻之前,只带了三天的粮食。

    无论如何,只带三天的粮食,是绝对不够的。

    所以结论是,一贯英明的洪承畴,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最终导致了战败。

    我原本认为,这个结论很对,洪承畴很蠢,起码这次很蠢。

    后来我想了想,才发现,洪承畴不蠢,起码这次不蠢。在他看似荒谬的行动背后,隐藏着一个极为精明的打算。

    其实洪承畴并不想进攻,他很清楚,进攻极为危险,但他没有办法。

    因为有个人一直在催他,这个人的名字叫陈新甲,时任兵部尚书,而这位陈尚书的外号,叫小杨嗣昌。

    杨嗣昌同志的特点,是风风火火,玩命了干,能得这个外号,可见陈大人也不是白给的。

    自打洪承畴打持久战,他就不断催促出战,要洪督师赶紧解决问题,是打是不打,多少给个交代。

    但洪承畴之所以出战,不仅因为陈尚书唠叨,像他这样的老油条,是不会怕唐僧的。

    他之所以决定出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两个字——没钱。

    我查过资料,明末时期的军饷,以十万人计,吃喝拉撒外加工资、奖金,至少在三十万两白银以上。

    要在平时,这也是个大数,赶巧李自成、张献忠都在闹腾,要是洪承畴再耗个几年,崇祯同志的裤子,估计都要当出去。

    所以不打不行。

    但洪承畴不愧为名将,所以在出发前,他想出了一个绝招:只带三天粮食。

    要还没明白,我就解释一遍:

    带上三天粮食出征,如果遇上好机会,就猛打一闷棍,打完就跑,也不怕对手断后路。

    如果没有机会,看情形不妙,立马就能跑,而且回来还能说,是粮食不够了,才跑回来的,对上面有了个交代,又不怕追究政治责任,真是比猴还精。

    精过头,就是蠢。

    如果换了别人,这个主意没准儿也就成了,可惜,他的对手是皇太极。

    皇太极不愧老牌军事家,刚到松山,还在擦鼻血,看了几眼,就发现了这个破绽。

    八月二十日,就在洪承畴出发的第二天,他派遣将领突袭洪军后路,占领锦州笔架山粮道。

    “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洪承畴彻底休息了。

    当然,当然,在彻底休息前,洪承畴还有一个选择——突围。

    毕竟他手里还有十几万人,要真玩命,还能试试。

    于是他找来了手下的八大总兵,告诉他们事态紧急,必须通力合作,然后,他细致分配了工作,从哪里出发,到哪里会合,一切安排妥当,散会。

    我忘了说,在这八个总兵里,有一个人,叫做王朴。

    第二天,突围开始。

    按照洪承畴的计划,突围应该是很有秩序的,包括谁进攻,谁佯攻,谁殿后,大家排好队,慢慢来。

    可还没等洪承畴同志喊一二三,两个人就先跑了。

    那两个先跑的人,一个是王朴。

    如果没有重名,这位王朴兄,应该就是八年前,在黄河边上收钱,放走诸位头领的总兵同志。

    照此看来,他还是有进步的,八年前,收钱让别人跑,现在撒腿就跑,也没想着找皇太极同志拿钱,实在难得。

    而另一位带头逃跑的,史料记载有点儿争议,但大多数人认为,是吴三桂。

    无论如何,反正是散了,彻底散了,全军溃败,无法收拾,十余万人土崩瓦解,被人杀的,被踩死的,不计其数,损失五万多人。

    洪承畴还算是镇定,关键时刻,找到了曹变蛟、丘民仰,还聚了上万人,占据松山城,准备伺机撤退。

    可是皇太极很不识相,非要解决洪承畴,开始围城、劝降。

    洪承畴拒不投降,派使者向京城求救。

    可他足足等了半年,也没有等来救兵,他很纳闷儿,为什么呢?

    因为他糊涂了,就算用脚趾头想,也能明白,援兵是绝不会到的。

    要知道,他老人家来,就是救援锦州的,能带的部队都带了,可现在他也被人围住,再去哪里找人救他?

    其实洪承畴同志不知道,皇帝陛下也在等,不过他等的,不是救兵,而是洪承畴的死亡通知书。

    按史料的说法,洪承畴同志被围之后不久,京城这边追悼会什么的都准备好了,家属慰问,发放抚恤,追认光荣,基本上程序都走了,就等着洪兄弟为国捐躯。

    其实洪承畴原本也这么盘算来着,死顶,没法顶了,就捐躯。做梦都没想到,他连捐躯都没捐成。

    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十八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松山副将夏承德与清军密约,打开了城门,二月十九日洪承畴被俘。

    几个月后,无计可施的祖大寿终于投降,这次,他是真的投降了。

    自崇祯十三年(1641)至崇祯十五年(1643),明朝和清朝在松山、锦州一带会战,以明军失利告终,史称“松锦大战”。

    除宁远外,辽东全境陷落,从此,明朝在关外,已无可战之兵。

    消息传到北京,照例,崇祯很悲痛,虽然这几年他经常悲痛,但这次,他尤其激动,连续几天都泪流满面,因为他又失去了一位好同志——洪承畴。

    按目击者的说法,洪承畴同志被抓之后,非常坚强,表示啥也别说了,给我一刀就行,后来英勇就义,眼睛都没眨,很勇敢、很义气。

    所以崇祯很是感动,他亲自主持了洪承畴同志的追悼会,还给他修了坛(明朝最高规格葬礼),以表彰他英勇就义的精神。

    洪承畴没有就义,他投降了。

    当然,他刚被俘的时候,还是比较坚持原则的,没有投降。结果过了几天,由于平时没有注意批评和自我批评,关键时刻没能挺住,还是投降了。

    至于他投降后的种种传奇,就不说了,可以直接跳过,说说他的结局。

    清朝统一中原时,洪承畴由于立下大功,干了很多工作,有很大的贡献,被委以重任,担任要职。

    清朝统一中原后,洪承畴由于立下大功,干了很多工作,有很大的贡献,被剥夺一切官职,光荣退休。

    后来他死了,死后追封爵位,三等阿达哈哈番,这是满语,汉语翻译过来,是三等轻车都尉。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