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是世界的财富。
当把扶苏抱在怀里时, 就算是叶孤城心里都美得冒泡。
怀中的孩子,软绵绵的, 整个人就像一块巨大的棉花糖。
他不是没有抱过小孩子,比如说嬴政, 那就是叶孤城当爹又当娘一手带大的。
从婴儿时期一直看到现在,
啊,不知不觉间曾经的小孩子竟然也长成了现在高壮的青年,真是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啊。
但是,叶孤城不得不说一句,就算是小孩子与小孩子之间,都是有区别的。
嬴政小时候长得也好看啊,但不知道是不是秦始皇自带气场, 还是因为叶孤城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 总是觉得嬴政早熟的过分, 看上去可爱实际上人一点都不柔软, 独立性又强的不得了,大概三四岁的时候就不要叶孤城抱着跑了,而是自己一个人走, 跟个小大人似的。
其实看他一板一眼叫自己老师也挺不错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叶孤城一腔慈父心肠都没地方发泄。
但扶苏和嬴政不一样啊, 白白的,软软的,跟小馒头一样, 两三岁,正是小孩子最可爱的年纪,从小就养了一幅安静的性子,又有父母遗传的好相貌,抱在手里,真是跟洋娃娃一样。
叶孤城把扶苏抱在怀里,不像是抱秦国的下一代,反而是像抱孙子。
他想,嬴政是当儿子养大的,这不就是孙子吗?
这个逻辑也是很正确了。
扶苏相对他现在的年纪,也是早慧的,可以把话说得很流利,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叶孤城抱着他,小孩子自己竟然觉得挺窘迫,连连道:“叶师,可否把我放下?”
叶孤城其实挺想逗逗他,然而他的人设并不能做出逗弄小孩子这种事,所以他只是一本正经道:“不可以。”
扶苏:……
这行为和逗弄小孩子有什么区别!
倒是嬴政对眼前的场景适应良好,因为在他心中叶孤城就是这样一个有爱心的人啊!喜欢扶苏不是很正常的吗?
虽然对扶苏他妈没有过多的好感,但是对扶苏本人,嬴政还是很喜欢的。
这是他的长子,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来未来的发展,但嬴政对扶苏目前为止可以说是非常上心,他和叶孤城的关系,可以说是独生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了,这年代的父母不可能只有一个孩子,除非是生育能力有问题,大部分家庭就有很多孩子,王宫更是有一个足球队的工资,孩子多,父母当然管教不过来,这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盯着长大的现代是不同的。
虽然后者的结果有的好,有的坏,但是相对于孩子是父亲附庸的战国时代,嬴政对待扶苏的方法,甚至能用先进来形容。
他会抽时间教他识字,甚至帮他开蒙,这还是在嬴政日理万机的前提下。
他这么重视扶苏,将孩子经常带着给叶孤城看也是正常的事啊!
谁叫他扮演的是爷爷的角色。
叶孤城打开了阴阳眼。
这双眼睛,可以让他看见人的气运。
嬴政身上本来就有紫气,随着秦国统一越来越多的国家,他身上的紫气也越来越浓厚,到现在,自己已经凝结成了一个薄薄的影子。
龙。
就算是叶孤城也不得不想,所谓的真龙天子,原来是真的存在的啊。
并不是出于人们的臆想,而是代表着气运本身。
再看扶苏,明明年纪还小,身上也有一丝紫气。
这让叶孤城略微放松。
自从有了阴阳眼之后,他就时不时同阴阳家的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叶孤城发现,像他这样因为神魂出窍有阴阳眼的人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但这里却有天生拥有阴阳眼的人,这些人被认为是天生能够沟通天地之人。
阴阳家内部,有这些人留下的记录,对不同气运也颇有研究。
其中有一点就是关于龙气的。
没错,他们把紫气叫做龙气。
有种说法是说,所有身上缠绕着龙气的人,只要不出意外,都有成为帝王的可能,但相对,一生下来身上就没有龙气的人,无论再怎么样努力,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总而言之无法成为国家之主。
因为庞大的国运,并不是人人都能承担的。
叶孤城与秦国的国运紧密相连,他身上虽然没有紫气萦绕,但是丹田之中,却储蓄了不少紫气。
封神榜:嗝——
全被我吃下去了。
这起码证明,扶苏未来,还是有很大可能成为秦二世的。
赵高已死,胡亥上位的可能就少了一大半,李斯虽然也一心向上爬,甚至很容易被滔天权势迷了眼,但是没有赵高帮助他,他一个人成就大事的可能性其实还挺低。
因为李斯相当会审时度势。
只要不给他希望,就不会铤而走险。
叶孤城想。
而且现在的朝廷上,可不仅仅只有李斯一人啊,新一代的臣子中,不乏有能力者,嬴政的招贤令起到了重要作用,挖到了很大一批不世出的人才,李斯未必能比得过这些人。
更不要说灞下学宫也在培养一批又一批有能力的学生,当他们进入秦国的朝廷之后,定然会比现在一批人做得更好。
要不然叶孤城干嘛还让在秦国朝廷上行走,甚至是在郡县工作的实吏来给他们讲课?还不就是为了让这一批准备进入秦国朝堂的未来臣子先一步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对这个国家有用的。
纸上谈兵与实际操作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有这样一批人成为李斯的同僚,想来未来的秦国朝廷绝对不会出现一人专政的局面,而是百家争鸣,竞争压力这么大,哪有心情想些有的没的,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现在的秦国,可以说是没什么隐患了。
只要统一完六国,叶孤城大概就可以结束他在这时代,漫长的假期了。
然而,秦国现在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没错,其他国家却不是这样。
在接收了韩国与赵国之后,他们终于暂时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韩国还好,只剩下几个小城市,但是赵国,那可是很大一个国家,国民对秦国又素有仇怨,并不是把地方打下来就可以放着不管的。
在战争过后,需要的是合理治理,想要让赵国人完全消除对秦国的仇恨,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事,起码在这一代是如此。
但嬴政并不是暴君,所以他也绝对不会把赵国看他不爽的百姓全部杀了的,战国时代的劳动力多么珍贵啊,有时间杀人还不如让他们都去服役。
秦王正在完成中的工程太多了,急需大量人手,现在只要是没有犯必须以死才能抵消的罪行,都是可以一服役抵消的。
免费劳动力啊,对人手不管怎么样都不足的秦国来说,简直就是求之不得。
所以,秦国在原赵国领地干的事情也不过就是商铺进驻,宣布法律,开设学校这种事情,至于没事找事,甚至敢袭击商铺的全部送去服役了。
还有些在战后不安好心,在街上偷鸡摸狗的地痞流氓更不用说,只要被秦国巡逻的士兵逮到他们不干好事,也全部送去劳动改造。
就算是服役也有重量级以及劳动时间长短之分,说实话,现在秦国的法律可以说是相当完善了。
虽然很憋屈,但是赵国人不得不承认,他们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比在昏君手下生活时更好。
但他们都是有国家情怀的人,绝对不会因为生活的好而对秦国产生好感,还是该违规的违规,该砸店的砸店。
然后再被秦国的士兵扭送去服役。
不少人还挺震惊的,他们以原为,按照秦国严苛的法律,这些犯了事情的人应该都死了,家里都一片哭天抢地,却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后人竟然还回来了,虽然黑了瘦了,但这只是辛苦劳动留下的痕迹,人无论是**还是精神都没有因此受到什么伤害。
当意识到秦国与他们想象得并不同,而赵国人也对服役没有兴趣之后,反抗的力度终于减轻了。
不过,游击战,还是存在的。
就在赵国余孽争取时间时,燕国与魏国,都陷入了深深的恐慌。
燕国与魏国,对于秦国来说,需要考虑的问题,无非就是先南下灭魏,还是先北上灭燕。
在赵国灭国之后,秦国的中央政治集团开了个会,灭赵国的时间比他们想象得还要短暂许多,这既表现出了秦国的实力与野心,也可能给他们增加隐患。
原本的山东六过只剩下四个,如果四国在赵国灭过之后警醒,想要再度合纵连横抗击秦国怎么办?就算是现在的秦国,面对四国的合纵连横也会有点棘手。
暂时停下来治理赵国,就是为了看这四个国家的反应。
结果,别说是合纵连横了,这四个国家甚至都没有派出使者交流,就如同大门紧闭的四个铁盒子,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
楚国齐国距离秦国太远,接下来动手推平的,定然不是这两个国家。
燕国与魏国,二选一。
“燕虽弱而善附大国,当先为山东剪除羽翼!”
这句话,作为小会议的终结,也让秦国定下了接下来的灭国方略。
先灭燕国。
魏国与燕国不用在惴惴不安中等待了。
秦国四十万大军北上燕国,商旅纷纷离燕,在国内颇有些积蓄的富户也拖家带口,逃离这个必将灭亡的国家。
秦国的国书已经传到了燕国,他们还是很明礼的,在开战之前都会像秦国的敌人递交国书,不降即战。
别说秦国没有诚信,之前说给献城的郭开封侯拜相结果却把人杀了,那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面上正儿八经谈话的。
甚至没有留下国书,就算是对郭开的许诺,都仅仅是口头答应罢了。
但凡郭开有理智一点就会知道,这种口头答应的要求,是很容易翻脸的。
但谁叫他当时已经狂喜到了极致,连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秦国的要求,被不明不白地干掉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吧。
连个给他作证的人都没有,可以说是非常的可怜了。
除了郭开本人,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他与秦国之间还有这样一出公案。
燕国则不一样,秦国同燕本就没有大仇,又因为燕国疲软,国力衰弱,燕王喜在被赵国打怕之后就一直萎靡不振,他们直接答应投降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
如果可以白捡一个国家,就算是秦国也不想额外耗费国力啊,毕竟他们接下来还有三个国家要打。
但是燕国现在,却并不是他们信奉无为而治,日日就在行宫附近打猎的燕王坐镇。
而是已经二十多岁的燕太子丹。
看他的模样,说是三十多都有人信。
燕太子丹的经历,比起历史上又有了很大变化。
在原本的历史之后,燕太子丹一直就是赵国的质子,在战国局势变化,秦国日益强大之后,他又变成了燕国在秦国的质子。
但是嬴政并不信质子这一套,或者说,他对维持各个国家之间微妙的平衡没有兴趣,再加上当年从赵国逃出来时被燕太子丹坑了一把,两人之间塑料花瓣虚假的兄弟情谊就此破碎。
让燕太子丹来秦国,嬴政也不可能将他放归,肯定落个软禁的结局,恐怕太子丹自己也清楚,他已经把嬴政得罪了,在秦国表现出他们不需要质子时就顺水推舟,没有去。
他在燕国经营多年,虽然还顶着个太子的名头,但他父亲燕王喜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雄心,燕国的大政早就落在了他的手上。
可以说是燕丹有太子之名,行的却是君王之事。
秦国的国书落在了燕丹的手上。
燕丹此人,报复心还是有的,且不说些冠冕堂皇的大话,最恨秦国欺压周围弱国之类,但就个人出发,他非常非常想报复秦国。
为何会偏激至此的心路历程不谈,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他非常想报复秦国。
然而,燕国国力贫弱也是事实,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情况或许真的是降了秦国,在与赵国的几场战争后,燕国可以说是连像样的军队都没有,且别说秦国是这些年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就算是山东仅存的三国之中哪个国家出手都可以灭了燕国。
没人动手,只不过是看不上燕国的小地方,这些年各个国家又都政治混乱,根本无人有灭燕的野心。
某种意义上,国家积贫积弱至此,还能存在,可以说是运气很好了。
而燕丹,就死守着这样一个国家,寻求报复秦国的方法。
他先找了自己老师鞠武。
鞠武是燕国的太子傅,同叶孤城在秦国的职位相当,但不同的是年龄,他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了。
因为德高望重,他在燕国内很有威信,如果取得了鞠武的支持,想来燕国的世家大族应该也会同意燕丹疯狂的举动,报复秦国。
与其说是找鞠武商讨报复秦国的方法,不如说是他尽力说服对方,因为鞠武本人并不同意他对秦国复仇。
千万别说他没有骨气,因为燕国朝廷上的大臣,都与他想法差不多。
大部分人都认为,以燕国现在的国力,甚至都没有当年一直在割地的韩国强,国家都这样了,何必挣扎,他们没有个十五年二十年是无法繁荣起来的,如果贸贸然报复秦国,触怒了他们,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不如就直接降了吧。
这可以说是对燕国,对燕国的百姓最好的方法了。
鞠武沉默地听燕太子丹说完,他话中的重点在于秦人残暴,不可依附,若归于秦国,不知有什么严刑峻罚,而燕国早年得罪与秦国,两国定然不可共存。
对他的话,鞠武不置可否。
沉默了一会儿他道:“你既然说两者不可共存,难道不知秦国兵力强盛,地广人众,又兼之农业大兴,并非我等可以对付的?
燕丹却神秘兮兮道:“我既说要报复秦国,自然是有妙计。”
鞠武不置可否道:“你且先说来听听。”
燕丹道:“刺秦王。”
短短三个字,让鞠武睁大了有眼睛,他上上下下打量燕丹,如果不是他面容沉静,一双眼中闪烁着光芒,鞠武几乎要以为他疯了。
下意识看看周围,没有人。
怪不得在谈话开始之前燕丹让他屏退身边之人,原来是这缘故!
他压低声音道:“你疯了?”
燕丹道:“我没疯。”
他竟然开始同鞠武分析起来。
燕丹道:“秦国强大至此,也不过就是近10年来的事,秦王虽然残暴,在政治上却很有能力,不是等闲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但同秦王对比,秦国的其他公子却平庸的过分,之前稍能成气候的成蛟叛国后被杀,其余秦国公子皆是痴愚之辈。”
燕丹这人倒也挺神奇的,本人虽然不在秦国,却没有哪怕一天放弃过对秦国的观察,对秦国的王室都能说是了如指掌。
所以他判定,如果嬴政突然死了,秦国会陷入内部混乱之中。
他道:“嬴政之子最大不过3岁,想要做上王位还要很久,且不说那么多与秦王同辈的公子,相争起来,十不存一。”
这还只是公子层面,秦国现在有能力的大臣这么多,他们的存在也是个祸患。
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所有人都清楚,如果秦国的王室势弱,天知道强大的臣子会做些什么,别人不说,吕不韦几年前不就同秦王的地位一样?虽说在秦王亲政之后迅速地退了下来,但也握有大片封地,谁知道他在想什么。
燕丹很确定,秦王一死,定然会掀起朝廷内部的争端,到时候根本无法腾出手收拾他们。
更不要说赵国的残党虎视眈眈,又有匈奴人在北边盯着,到时候秦国先后狼后有虎,绝对会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困局 。
而燕国的困局,便能迎刃而解。
鞠武不说话了,因为他不得不承认,燕丹其实说得很对。
如果嬴政死了,秦国到目前为止形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