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明秋眼珠子差点掉下来,震惊的看着老人,连说话都结巴了:“大,大爷,大爷,您.。om,您要送.,送给我?”
“对,送给你,不过,我有个条件,你必须保护好它们。”老头神情落寂而悲伤:“如果,如果,将来有可能,将这部书给出版了,那我在九泉下也感谢你。”
“大.大爷,您这是什么意思?”楚明秋还是不敢相信,结结巴巴的问道。
“你听我说,”老人说道:“老夫我一生痴迷瓷器,祖上也曾经留下庞大的家产,可为了收集这些瓷器,陆续变卖了,早年成亲,有个儿子,闹鬼子那会病死了,老伴前两年也走了,现在就剩下这些瓷器和这小院了,现在外面整天说四旧,四旧,老夫估摸着这瓷器也算四旧之一,另外,老夫身体也不太好,就想寻个人,将这些东西给传下去,这些可都是国家的宝贝,真要被人砸了,可再也没有了。”
老头说到这里禁不住有些唏嘘,眼角落下几滴浑浊的泪,楚明秋禁不住也有些黯然,这些瓷器,别说全部了,就算那几件元青花,他也买不起,这次是真买不起,元青花自够资格摆在客厅,那书房或库房摆的瓷器是什么?楚明秋都不敢想。
“老人家,为什么不捐给国家呢?”楚明秋问道。
“唉,这都四旧了,国家还会要?”老头摇摇头:“你看看外面,天地君亲师,那个年代有这样的,没这样的,老夫寻摸了好久,还是找个人托付便好,将来世道平和了,你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楚明秋看着老人,站起来,冲老人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礼:“长者有托,晚辈不敢辞,不过,大爷,您得听我安排如何?”
老头嗯了声,让楚明秋说下去:“东西,我收下,绝不负老先生所托,将来老先生若有子嗣寻来,我一件不拉还给他,老先生在此孤独无依,我想请先生到我家安度晚年。”
“去你家?”老头疑惑的看着他,楚明秋肯定的点下头:“老先生既知我是楚家中人,自然知道,楚家大院,房间众多,老先生住那,我们彼此之间也好有个照应,此外,晚辈在瓷器上也想向老先生请教。”
老头想了半天,看看这院子,心里有些舍不得,楚明秋叹口气:“老先生在此居住多年,周围邻居自然知道先生,先生离开这里,最好。”
老头沉默了会叹口气,终于点下头,楚明秋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帮着老头收拾东西,他没管屋里的瓷器,这些瓷器留在最后来搬。
收拾东西的时候,老人告诉楚明秋,他姓周,五行缺土,因此取名岩雨,一生痴迷瓷器,行里人又叫他瓷痴,建国后一直没工作,倒不是没地方要他,而是他不愿去,不想受那束缚,平时也就是帮人作鉴定,或者写点瓷器方面的文章,生活多数靠老伴找点活和剩下的一点不多的积蓄。
临走之前,老头忽然改变主意了,他坚持留在这,让楚明秋先拉走这些宝贝,他最后再走。他把楚明秋带到书房和卧室,这里的瓷器不多,却让楚明秋大开眼界,这些瓷器,以楚府的豪富和交游,多数都没见过。
“这个叫踏雪云霓,出自南宋庆元五年龙泉窑,这青花大盏,薄胎,成于明洪武十八年,由景德镇名窑西山窑,此瓷胎薄,仅有0。3毫米,此盏内径十八厘米,移动时要非常小心,稍有震动,即会破碎..。”
楚明秋头顿时大了,这薄胎瓷怎么搬呢?薄胎,物如其名,其薄如纸,这种薄胎瓷,在史书上有记载,明代的物文志中便有记载,称其薄如蝉翼,轻若绸纱。
瓷痴见注意薄胎瓷,便高兴的介绍起来:“这是洪武年间的内廷督造的,青花龙纹大盏,相传为朱元璋为庆贺他登基十年庆典而造,据我所知,当今传世不过三盏,其中一盏在大英博物馆,另外一盏在台湾故宫博物馆,我这是第三盏。”
“怎么会想起烧这样薄的大盏呢?那时的技术是怎么实现的呢?”楚明秋好奇的问道。
“这薄胎瓷是从北宋的影青瓷发展而来,这影青瓷在北宋便很普遍,坚致腻白,温润如玉,色白花青,有假玉之称。”
这瓷痴真是名不虚传,说起瓷器来容光满面,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根本就忘记了一切,楚明秋却很为难了,这么多瓷器可怎么弄回去。就说这青花龙纹大盏吧,每一步都要小心加小心,稍不留意便会碎掉,在运输途中,也必须很小心,要避开那些沟沟坎坎,保持平稳,一步不小心,也同样会碎。
书房里的书并不多,可这书房里的书仅仅是瓷痴的一小部分,在偏房中还有没拆箱的书还有七八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