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月份吴军出兵,到五月王衍投降,整个过程仅仅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
这期间,蜀军除了在三泉与吴军有过激烈交战外,其他时候遇到吴军都是望风而逃或者当即投降,整个战争期间吴军的损失更是极为轻微。
甚至于,在战前吴军储备的大量粮草辎重都没有用得上,光是缴获的敌军辎重就足够大军所需。
占领成都后,从成都府库中缴获的钱粮、军械等各类物资更是让人目瞪口呆,可以说这一次灭蜀之战,吴军非但没有消耗多少钱粮,反而是大赚一笔。
这样的结果,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或许也就杨渥在之前有过一丝预料,但他也拿不准这个时空的前蜀是不是还像原本历史上那么容易就被灭。
王衍投降之后,依旧在夔州抵抗吴军的张武也很快投降,放南路吴军进入夔州等地,而剩下来还没有投降的各地刺史、节度使等,在得到王衍投降的消息后,也都很快投降了。
之后,杨炅、周本等人率军进入成都,一面奖赏士卒,一面安抚人心。
首先一点当然是将王衍一族迁移到洛阳去,不管王衍有多么的废,但王家父子毕竟统治蜀中多年,根基深厚,将王衍一族继续留在洛阳显然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除了迁移王衍一族外,还有一些较有影响力的蜀中大姓世家也将被迁移到洛阳去,以尽可能的削弱蜀中的地方势力。
对于蜀国的那些投降官员,杨炅则选择其中名声、能力较好的继续留用,至于当初王衍任命的那些阿谀奉承之辈,此时大多都被罢官免职。
不过为了尽量保持稳定,杨炅对这些人也没有逼迫太甚,依旧让他们得享富贵;如此一来,或许这些家伙心中依旧有所不满,但他们没有军权,想来也出不了什么问题。
就算出问题,以这些家伙的能力,要平定他们也不会太难。
至于原本蜀国的军队,杨炅按照周本等人的建议,对其进行精简,一部分精壮将士都被编入到吴军之中,剩下的一部分改编为厢军负责各地治安,其他老弱士卒则按照当初对投降的梁军的处置办法,改编为屯田军。
之后的几个月里,杨炅一直留在成都负责稳定蜀中的重任,杨渥甚至还给了他人事任命的大权,让他视情况委任官职。
杨炅的年纪虽然不大,但他以前长期镇守后方,治理朝政的经验并不缺乏,此时杨渥让其放开手脚在蜀中施展才能,顿时表现出他在文治方面的过人之处。
随着时间推移,从吴国内部调派的官员开始在蜀中上任,而王衍等大姓世家也逐渐向洛阳迁移,蜀国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
九月,身处成都的太子杨炅、大将周本、刘信、柴再用等人,突然上书杨渥,请求发兵攻打大长和国。
奏疏一上,朝中上下深感震惊。
大长和国便是从唐朝时期的南诏国演变而来,之后又将逐渐演变成后世的大理国。
在这个时期,像交趾等地都被天然视为中国的一部分,但南诏、大长和,以及后世的大理,在这个时期却被视为外国。
换言之,出兵攻打交趾,这可以理解成统一天下不得不做的事业,但贸然攻打一个并无仇怨的外国,许多人就不怎么理解了。
不过杨炅等人给出的理由也算充分,第一点就是大长和国的国主居然敢妄自称帝,这显然是挑战杨渥权威的举动。
如今的天下局势与原本历史相比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在原本的历史上,称王甚至称帝的割据政权不少,尤其是南方的局势更是混乱不堪,楚国、闽国、吴越国等,纷纷建国;而南吴和南汉两国更是称帝。
而这个时刻的局势却大为不同,除了吴国杨渥、蜀国王衍、后唐李存勖这三个皇帝外,其他各方势力不是已经被剿灭,就是乖乖臣服于吴国。
如今蜀国又被灭了,除了后唐之外,吴国已经在名义上统一了天下。
现在突然又冒出来一个胆敢称帝的大长和国,杨炅等人自然不能听之任之。
除了这个理由外,杨炅给出的第二个理由,则是他们打听到,大长和国有入侵中原的野望,所以不如认为应该先发制人进行讨伐。
昔日南诏国趁着唐朝衰落,中原大乱的时机逐渐兴盛起来,时常入侵中原,虽然屡屡遭到痛击,但始终雄心不灭。
后来南诏国的宰相郑买嗣夺权篡位,建立了大长和国,并妄自称帝后,更是对中原有着极大野心。
等到如今大长和国的国主郑仁旻嗣位后,更是将这种野望付诸行动。
十一年前,大长和发兵攻打蜀国黎州,当时还健在的蜀主王建以夔王王宗范,中书令王宗播,以及嘉王王宗寿三人为招讨使领兵出击。
王建时代的蜀军可不是现在的蜀军,他们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这一次大战,蜀军先在潘仓嶂击败敌军,斩其酋长赵嵯政等人,又在山口城击败敌军,攻破敌军十三个营寨。
接着,蜀军又继续追击,在大度河大败大长和的军队,俘获和斩首敌军共数万人,大长和的军队争相渡河,结果溺死者又有数万人。
经过这场大败后,大长和国元气大伤,之后很多年都比较安分。
不过这一次吴国灭蜀后,郑仁旻入侵中原的野心又再次燃起。
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
原来当年吴国开国功臣刘威之子刘崇景叛逃到蜀国后,被刚刚继位的蜀主王衍加官进爵,多有封赏。
然而蜀国的内部原本就自相倾轧,那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有很多遭到排挤,更何况刘崇景这个外人,所以没过多久,他就被王衍外调去黎州镇守,远离蜀国权力中心。
如今蜀国国灭,各地刺史、节度使等纷纷投降吴国,刘崇景见大事不妙,于是连夜带人逃亡大长和国。
到了大长和的都城大理后,他极力向郑仁旻建议应当趁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